“比如,数据显示有一名飞行员一半的飞行架次中迎角大,LSO就要在下次指挥中,提前去提醒他。”张敏说,每个人的性格、技术特点不同,对同一种口令做出的反应也不同,这就需要LSO科学把握,适当调整语气。 对于LSO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每一名舰载机飞行员都会认真对待。他们知道,“LSO是舰载机着舰的真正主宰”。 张敏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在他看来,担任岸基LSO指挥已经如此不易;舰基指挥,尤其是夜间着舰指挥,更是难上加难。 舰载机着舰,条件和环境十分严苛和复杂。在涌浪的作用下,飞行甲板可能会出现纵摇、横摇、升沉等运动,同时风向、风速复杂多变,高速前进的航母尾甲板产生的舰艉流场也会对着舰下滑轨迹带来扰动。 置身战机座舱,飞行员难以精准感知现场环境,只能依靠LSO的口令。因此,LSO必须及时、准确引导飞行员修正轨迹偏差、调整飞机姿态,确保舰载机着舰精准、安全。 安全、迅速地回收舰载机,是这支部队自行编撰的《LSO参考手册》里规定的第一条职责。简单一行字,以张敏为代表的LSO们却要付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 “上一架次是东风,下一架次可能是西风。LSO要根据不同时间风和浪的方向、大小随时做出调整。”张敏说,这些常人看似不经意的因素,哪怕再小,也都会影响到舰载机着舰的安全。 “LSO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除了飞行技术要很过硬,LSO要会看晨光、昏影、海况、洋流,会分析数据,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 张敏说,LSO在着舰指挥时发出的简洁口令,是长期厚积的综合能力,在几十秒内的薄发。这个能力,需要深厚的理论、丰富的经验、过硬的心理,还需要强大的数据为支撑。 过硬技能和丰富经验主要靠LSO自身经年累月地练习,还需要收集各个海域的洋流、水文、气象等大数据资料,综合处理后给出科学建议。每次着舰指挥,LSO都会提前熟悉所在海域的海况和气象,为的就是在指挥着舰时更有底气。 目前,我国LSO培养主要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而国外的培养更加成体系、科学化。 张敏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差距,然后在奋起直追中缩短差距、提升能力。” 向海图强,民族复兴。张敏经常会思考这个话题,这是这支军队必然要完成的使命,也是自己未来甚至一生都要为之奋斗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