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对话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着舰指挥官张敏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03
摘要: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张敏身上。这位年轻的海军少校,眉心刻着深深的纹路,黝黑的脸庞上是海风和烈日灼下的印记。

  原标题:对话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着舰指挥官张敏

  着舰指挥官张敏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指挥。资料图片

  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张敏身上。这位年轻的海军少校,眉心刻着深深的纹路,黝黑的脸庞上是海风和烈日灼下的印记。

  张敏今年32岁。32岁,成家立业初为人父的他,已是飞行大队大队长。3个月前,张敏刚刚就任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航母舰载机着舰指挥官(英文简称LSO)。

  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张敏是这支部队最年轻的LSO,和这支年轻的部队一样,在时代的推动下乘风破浪,负重前行。某种意义上,他和战友们肩上扛着一个军种转型的重担,承载着一个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

  “没有人民海军全面推进转型建设、大力发展航母事业,我就没有机会来飞舰载机,更没有机会成为LSO。”张敏感到十分庆幸。

  LSO,是伴随航母事业发展才出现的新战位。这既是张敏本人的新战位,也是人民海军转型发展、走向远海大洋必须有的新战位。

  站在岸基LSO工作站,张敏拿着话筒开始进行又一批次舰载战斗机模拟着舰指挥。

  遇上最好的时代,成就最好的自己

  走进张敏的宿舍,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一张地图,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画满了各类线条和标记。

  这些线条和标记,是张敏这些年驾驶战机飞过的航迹汇聚而成的军旅人生。站在这张地图前,张敏时常会想起这条航线的起点。

  学生时代,张敏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驾驶“飞鲨”舰载机上航母。大学毕业前,他已经和一家国企签约。没想到,学校网页上的一条招飞信息,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一路层层选拔,张敏最终脱颖而出。

  2013年7月,从空军航空大学毕业的张敏被分配到南方某机场。那里部队装备的是先进的国产岸基歼击机,但张敏的心里总有一点点“不满足”。

  不久之后,张敏听说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组建成立。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支舰载战斗机部队,也是航母编队战斗力的核心、海军新型作战力量的代表。他很想去。

  梦想的种子一旦埋下,追求目标的力量便势不可挡。张敏刻苦训练,1年半之后就担负起战备值班任务。

  这时,舰载机部队到单位选拔飞行员的消息传来,张敏迫不及待地报了名。

  部队领导不舍得:这么好的苗子,在这边发展势头挺好,换机型,又得从头开始……

  家属有想法:刚稳定下来,又要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去。

  靠真心诚意,张敏说服了领导,又做通了家属工作。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作为飞行员,有机会我想飞得更高、更远!”

  最终,张敏从众多报名人选中脱颖而出,就像当年冲出重重选拔招飞成功一样。

  张敏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他经常说,“我遇上了最好的时代”。

  其实,这不是张敏一个人的幸运,这是他们这一代飞行员的幸运。

  和张敏同一个班次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如今早已经全部成功上舰。像张敏这样担任LSO的,也有不少。相邻几个班次的同学都已经成长为部队的骨干力量,成为人民海军转型建设的先锋。

  “遇上最好的时代,就要成为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敏在感谢时代的同时,也在努力让自身更匹配、更适应这个时代。

  来到舰载机部队的4年多,张敏见证并参与了这支部队发展的很多重大转折和全新突破。他是我军航母建设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这是时代赋予他前所未有的人生际遇。

  去年,组织决定培养张敏为LSO,张敏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了尽快掌握指挥技巧,每个飞行日,张敏只要不飞行,就抢着去LSO工作站学习。从观摩到见习,张敏一点点地观察、记录、领会、模仿,回到宿舍又反复琢磨练习,越来越得心应手。

  从空军到海军,从驾驶岸基歼击机到驾驶舰载战斗机,再到如今担任LSO指挥舰载机着舰,张敏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成长着,就像这支年轻的部队加速发展一样。

  托举他加速成长的,是人民海军加速推进转型建设的铿锵步伐,航母战斗力建设的背后是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支撑。

  这里是最佳的视角,也是最危险的位置

  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左舷后部,有一个1平方米左右的区域。从这个角度望去,准备着舰的“飞鲨”舰载机正迎面朝这里飞过来,姿态、高度、方向清晰可见。

  这里,就是辽宁舰的LSO工作站。

  这里是观察航母舰载机着舰的最佳视角。它源于世界海军强国百年航母的发展经验,也源于他们从千百次舰载机着舰事故中吸取的教训。

  在座舱里,飞行员对舰载机着舰偏差和趋势判断有时候并不是很精确很及时。但是,站在这个最佳视角,LSO可以及时发现飞行员看不到的偏差信息和发展趋势。作为LSO,张敏经常对飞行员们说:“你必须相信我,但我不一定相信你。”

  这里是最好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战位。舰载战斗机着舰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回顾世界航母史,舰载机飞行安全事故有大约80%发生在着舰过程中。在LSO工作站指挥时,舰载机着舰挂上拦阻索的那一刹那,LSO跟战机的间隔只有三四米。毫不夸张地说,LSO是在“刀尖”上指挥“刀尖舞者”。

  去年10月,张敏第一次拿起话筒模拟指挥着舰。虽然已经在工作站观摩见习了数百架次,他还是有些紧张。

  看着战机进入下滑航线,张敏手持话筒,盯着高速相机投射的屏幕不敢眨眼。看到战机代表的点在屏幕中心偏左的位置,张敏在下达指令的那一瞬间,突然意识到视角与飞行员不同,顿时心里一惊……

  现在张敏岸基指挥已经游刃有余,但第一次模拟指挥着舰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若是真实着舰指挥时发生类似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和困难,远不只这些。

  工作站露天设置,LSO要忍受摇晃、噪音、大风和轮胎摩擦地面产生的胶烟。由于整个指挥过程要求很精准,到了工作站,LSO不便佩戴更多的防护设施。加之长时间在外风吹日晒,皮肤黑、皱纹多、老得快,成为LSO的独有特征。

  冬季,北方的温度接近-20℃。夏季,航母甲板温度能达到50℃。这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温差,让LSO饱尝“人间炎凉”。

  在别人眼中,张敏是飞舰载战斗机的“明星”,LSO更是“明星”中的佼佼者。然而,光环的背后,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全新的岗位、全新的领域,张敏时刻保持“在线”,如履薄冰。拿起话筒的那一刻,张敏才知道“着舰指挥官”的分量有多重。

  除了可以预见的危险和挑战,张敏还要承担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在舰载战斗机着舰过程中,飞行员几乎完全信任并听令于LSO。“整个航母上的人员、装备安全都系于你一身。一旦飞机撞上航母,后果难以想象!”

  对于踏入LSO门槛的张敏来说,以后的路还很长。“我有信心,下一个航段任务,我要挑战舰基着舰指挥。”

  “舰基工作站是航母上危险最大、责任最重、环境最恶劣的战位。”从到岸基LSO工作站观摩的第一天起,老LSO们就一直向张敏重复这样的话,但这里仍是新LSO们最向往的战位。

  为什么他们如此义无反顾?

  “这是绕不过去的坎,我们这些‘先行者’必须直面挑战。”张敏说。

  没有LSO,就没有舰载战斗机顺利着舰

  结束一天的紧张飞行训练,飞行员们返回内场。此时,LSO的工作还未结束。

  张敏要仔细分析每名飞行员的进入点距离、次数,迎角、高度等各类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最终形成训练质量评估报告。

  针对每名飞行员的特点,张敏还要思考如何克服偏差的办法,帮助他们在下一架次模拟飞行中,更精准地进入航线并顺利完成着舰。

责任编辑:采集侠

上一篇:“你守护生命,我守护你”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