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青春迷彩”闪耀抗疫一线(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3-22
摘要:感染病区护理虽然辛苦,却有很多感人的瞬间。有一位老奶奶,每次韩悦给她做护理,老奶奶都会跟她唠家常。一天,老人家特别认真地说:“姑娘,你能不能用纸把你的名字写给我,我年纪大了,怕出院以后忘了你……” 那

  感染病区护理虽然辛苦,却有很多感人的瞬间。有一位老奶奶,每次韩悦给她做护理,老奶奶都会跟她唠家常。一天,老人家特别认真地说:“姑娘,你能不能用纸把你的名字写给我,我年纪大了,怕出院以后忘了你……”

  那一刻,自认为性格坚强的韩悦鼻子一酸,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从被人照顾,到守护别人,我觉得这就是青春的成长。”韩悦说。

  在抗疫最前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让她体会了战斗的青春,读懂了坚守的价值。

  人的成长,有时就在一瞬间。每次目送康复患者满面笑容走出医院,韩悦都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她说:“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青年一代理应站出来、冲在前。”

  “我有力气,搬运重活让我来”

  陈一:1999年出生,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战士。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

  “嘀,嘀,嘀嘀嘀……”

  火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内,生命体征监测仪报警红灯闪亮。穿戴防护服跑入病房,配合医生,跑前跑后,这是负责卫勤保障的“95后”小伙陈一的工作日常。

  刚满20岁的他还是一名上等兵。陈一说:“我虽然年龄不大,但身上的责任不轻。”

  2月2日9点多,陈一随队乘军机抵达武汉。当时的火神山医院刚完成基础建设。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病房设施和卫生条件,为随时接诊患者做好准备。

  两天两夜的准备工作,陈一始终战斗在最前沿。“我有力气,搬运重活让我来!”这是同队赴汉医护人员最常听到陈一说的话。

  2月4日上午,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确诊患者,陈一所在的感染七科一病区,是第一批接受确诊患者的科室。他每天都要进入感染病区,有时不止一次。

  问起这里与之前在卫生队工作的区别,陈一说:“以前,重活面前我们有力气,细活面前我们有时间。可到了火神山,重活变得更‘重’了,细活变得更‘细’了。比如,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搬运器材,三层手套包裹下用扎带为垃圾袋封口,这些都变得十分困难。”

  前不久,ICU病房需要补充一名新战士。ICU病房中,很多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治疗。

  陈一得知后,第一时间找到教导员王鑫申请,“我学过医学,有经验,让我去再合适不过了。”

  看着这个坚强果敢的小战士,王鑫眼眶湿润了:“我们的队伍中,这么年轻的战士都在主动请缨,胜利还会远吗?”

  “穿上军装,就要扛起使命”

  姚许:2000年出生,空军雷达某旅战士。

  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驾驶员。

  “我身上的军装,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如果必须有牺牲,请让我来,我愿做那个守护者!”

  2月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驻鄂部队成立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消息传来,中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下士姚许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

  为什么参加运力支援队?姚许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刚入伍,司训大队组织实车分解,这是项简单的训练,可姚许怎么也掌握不了要领,错误一个接一个地犯。带教师傅主动开导他,可姚许听不进去,还打起“退堂鼓”。这时,师傅怒吼道:“你要对得起这身军装!”

  姚许突然感到惭愧。他抿住嘴唇,拿起工具,从头开始学,一招一式练。从那一刻,姚许坚定了信念:穿上军装,就要扛起使命。

  加入运力支援队没多久,姚许便遭遇了第一场硬仗。2月7日晚10点,姚许车组接到命令,武汉要建一所“方舱医院”,运力支援队要立即去5个地方转运床板、柜子等物资。

  当姚许和战友把最后一批物资卸载到位,已是次日清晨7点半。看着大汗淋漓、精疲力尽的战士们,接管物资的医院负责人非常感动,说:“感谢你们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截至3月18日,姚许和战友们累计出动车辆3700余台次,运送物资13000余吨,累计行车41万多公里。

  (李永飞、胡明欣、胡思佳、吴浩宇、张鹤、刘一波、李乐、谢析搏、罗杨、张旭航对本文有贡献)

  

  记者手记

  “该是我们这一代承担责任的时候了!”一名“90后”战士说。17年前的非典疫情,他们年纪还小,没有贡献力量;这一次,他们长大了,有能力保护祖国人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递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不少青年官兵火速来到战疫一线。在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等军队支援医院以及运力支援保障前线,记者采访这些官兵时,虽然隔着口罩,看不见他们的脸庞,但透过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他们富有勇毅和斗志,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怕去厕所浪费防护服,他们成年后第一次穿上纸尿裤;密不透风的三级防护下,他们第一次汗水顺着裤子淌到鞋子里……前线苦,但青年官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在这里,记者看到,他们裹上厚厚的防护服,拔出签字笔,互相在防护服上写各种“创意签名”。他们保持着积极乐观,把对风险和困难的恐惧抛在脑后,将满腔的热血化为勇敢前行的动力,没人喊苦、没人叫累、没人掉队。

  抗疫一线是战场也是考场,青年官兵也在这里收获了成长。我们欣喜地看到,未曾经历太多风雨的一代,已经开始为他人挡风遮雨。这次大考,他们交出了合格答卷,未来的他们将格外令人期待。

  (李龙伊)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22日 06 版)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