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挽救生命就是踐行使命” 除夕夜,聽聞抽組醫療隊馳援武漢,趙孝英全身熱血沸騰,主動請戰。 出征時的情景,趙孝英再熟悉不過。 汶川抗震救災隊伍裡,有她﹔援非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隊伍裡,有她……這位來自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的護理專家,一次次沖鋒在“戰場”上。 如今,作為火神山醫院感染一科一病區護士長,趙孝英有句話代表著戰友們的心聲:“挽救生命就是踐行使命。” 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擔任病區護士長的趙孝英和戰友們爭分奪秒,僅用2天時間就完成病區傳染病房改造任務。轉戰火神山,病房邊建設邊驗收,趙孝英與建設人員交流的聲音,從早晨的清脆變為下午的沙啞。 那天,病區首次收治患者,原計劃展開47張床位,可一下來了60名患者。趙孝英臨時組織病區加床,僅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所有患者的收治。 投入戰斗,趙孝英常常忘了時間。 那天離開“紅區”,她身上防護服的有效防護時間僅剩一個小時。很多人勸她,這樣太危險,可她說:“多在‘紅區’工作一分鐘,就能多掌握一些患者的病情,讓患者心裡更踏實。” 把患者當親人,趙孝英的心裡始終裝著患者。 得知病房裡有3位6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她馬上聯系醫院保障部,要求為他們配送適合糖尿病人的飲食。病區開展醫護一體化查房,她全程參與醫生查房,現場調整護理方案,及時落實醫生查房建議。 “護士長,再不走,就沒有班車了。”“47床患者很不穩定,我不能走。”讓趙孝英放心不下的,是一名有多種基礎病的患者。 那天,那位患者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趙孝英和醫生張曉華沖進“紅區”,與值班護士一起調整呼吸機參數、吸痰、用藥……“戰斗”結束,已是夜深人靜。 “凡是急事難事,趙姐總是沖在前面。”護士蔣小娟說。 一次又一次,趙孝英沖鋒在前。 汶川抗震救災,數百名受傷群眾急待手術。趙孝英和戰友們冒著余震搬器械、搞洗消、准備藥品。當時,他們心裡隻有一個念頭:早一分鐘完成手術室設置,就能多搶救一個鮮活的生命。 援非抗埃,趙孝英穿上13層防護服,越過醫患1.5米距離的“紅線”,護理危重症患者。一次,一名重症患者持續嘔吐,她一遍遍清理嘔吐物,一次次重新穿刺留置針。那次任務,她與戰友成功救治持續高熱長達15天的7歲重症患者。 奇跡的背后,是戰友之間的生死相依、性命相托。 進入“紅區”前,趙孝英一遍遍督促大家練操作、走流程,反復講解、反復糾正。 “不要走得太快!”一天,趙孝英在“紅區”看到護士陳蘭去為患者抽血時走得很快,外層隔離衣飄起來了,她立即叫住陳蘭。每天,趙孝英都要進入“紅區”。她說,看著隊員有什麼問題及時指出來,心裡才踏實。 在隊員們眼裡,趙孝英是嚴厲的護士長,也是知心的大姐。一天,有一位護士嘔吐了,趙孝英一邊電話指導如何處置,一邊穿上衣服准備去頂班…… 工作間隙趙孝英有時依窗望外。看著安靜的城市,她常常想起家人的詢問:何時返回?她無法回答家人,因為她知道:疫情不息,戰斗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