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新时代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3
摘要:长期以来,美、澳两国不仅对太平洋岛屿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而且还在该地区不断扩建联合军事基地。但该报告指出,西方的“援助”多为政治

2018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达成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共识。这是继2014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构建“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扬帆再启航。

太平洋岛屿地区:重要地缘政治地位

太平洋岛屿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连接亚洲与南北美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向被全球体系的主导者美国视作自己的“内湖”。南太平洋传统地区强国澳大利亚则视太平洋岛屿地区为其“前院”。长期以来,美、澳两国不仅对太平洋岛屿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而且还在该地区不断扩建联合军事基地。美国和澳大利亚之所以对太平洋岛屿国家如此重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太平洋岛屿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西方大国高度重视该地区的首要因素。虽然太平洋岛屿地区的14个独立岛国的面积仅为50多万平方公里,但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却高达300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海疆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据澳大利亚有关机构报道,太平洋岛屿地区近来又探明了储量极为丰富并极具战略价值的稀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既可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又可用于尖端军事领域。显然,掌握这些资源不仅可使西方大国获得丰厚的经济和军事利益,更可制约潜在竞争对手的发展。

二是太平洋岛屿地区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是超级大国和地区强国一直竭力加以掌控的军事战略区。太平洋岛屿地区位于太平洋中部地带,扼守亚洲与南北美洲的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此外,该地区洋面辽阔、水深流急、岛屿密布,战略舰艇布防于此既易于隐蔽,又便于进攻,对太平洋地区大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美国和澳大利亚部分媒体曾指出,二战期间日本将帕劳殖民地建为军事基地后,东向威胁关岛,西向威慑菲律宾,并一举剪断了美国本土与亚洲的联系,致使太平洋战争伊始,美军菲律宾基地在日军前后夹击下瞬息崩溃,数万美军不战而降。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竭力掌控太平洋岛屿地区的安全体系,决不容许岛国与任何非西方国家建立军事和安全合作。

三是太平洋岛屿地区14个独立岛国“用一个声音说话”,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是西方国家设法控制的“票库”。20世纪70年代前,太平洋岛国均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独立后,岛国在经济和外援上一直依赖前殖民宗主国,因而在国际社会并不能真正为自身利益发声。冷战结束后,岛国政府及民众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意识空前高涨,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努力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为此,各岛国奉行“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努力与包括中国、印度和东盟在内的世界新兴经济体发展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西方前殖民宗主国并不甘心在该地区力量和影响力的下降,试图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竭力恢复对太平洋岛国的控制,并使其成为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可以利用的政治工具。

区域力量转换下太平洋岛国的新选择

自2006年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双方于2014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达成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合作共识,从而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与日益强化引起了域内外某些传统大国,特别是太平洋岛国前殖民宗主国的不满和猜忌。这些国家囿于冷战和霸权主义思维,罔顾事实地在国际社会和太平洋岛屿地区渲染“新殖民主义论”“新霸权主义论”“资源掠夺论”和“债务危机论”等谬论,企图遏阻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前殖民宗主国竞相宣布设立岛国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并大幅度增加“无偿援助”,以抗衡并“消除”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然而在新形势下,前殖民宗主国企图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大控制岛国的“图谋”已很难变为现实,其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岛国政府和民众的民族独立与自决意识空前高涨,因此附加了政治条件的“援助”,即使“无偿”,也不为岛国政府和民众所欢迎。据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相关资料,澳、新、美等西方“传统援助国”向太平洋岛国提供的大部分资金直接服务于其政治目的,用于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是岛国政府和民众并不愿接受的“政治献金”。洛伊研究所部分学者曾对“传统援助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发现“传统援助国”的“援助”除了一小部分是“人道主义援助”外,其余绝大多数是旨在推进当地“民主”“人权”“法治”和“良政”的政治性项目,并且其效果“远非‘援助国’政府宣传的那样完美”,毕竟输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是极其费时费力的事。

其次,太平洋岛国寻求经济援助和对外经贸合作的对象已不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西方垄断时代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岛国地区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合作伙伴。尽管相较于西方“传统援助国”,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对太平洋岛国的“援助”额度并不高,但是中国的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岛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亟需的基建项目,建成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洛伊研究所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中国提供的“援助”多为低息贷款或“友好性利率”贷款,主要用于推动当地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对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设置了严格的质量和管理标准。因此,更严格地讲,中国的援助项目属于发展性基金。这些学者还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援助”并非中国“强加”于岛国,而是岛国“积极主动地向中国争取”,其过程类似商业性借贷谈判。

再次,太平洋岛国的前殖民宗主国均已进入国力相对下降期,日渐无力对岛国进行长期“无偿援助”。美国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每年需支出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军费以维持其全球军事霸权,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大举投入资金以维护升级。即使是美国政府决心大规模推进的印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只准备出资1.13亿美元。澳大利亚现政府则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军事计划以期维持其南太平洋地区强国地位,不仅将军费开支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且计划未来数年筹措4000多亿澳元(约合3000亿美元)用于从美欧等军事强国购买先进的战机和潜艇,更打算进一步通过大量资金来升级和新建“强大”的军事工业。庞大的军事开支导致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和国家经济“创新转型”计划基本停留在纸面上。部分有识之士指出,与其将宝贵的资金拿来与新兴国家进行冷战式竞争,不如将各自国家早已陈旧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便更好造福民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