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科幻小说的过程有希望但也有难度。“在面临困境之际,《光明日报》以多种方式力挺科幻小说。”金涛回忆,他当时在《光明日报》编辑《科学》副刊,1980年2月18日刊登了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肖建亨四位科幻作家的署名文章。《光明日报》还连载了美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布利什的《盒子》,这是中央大报第一次连载外国科幻小说。 一颗种子就这样种在了“科学的春天”里。 刘慈欣曾说,正是阅读了科幻小说,才让他逐渐成为一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现代科幻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出版了他的《2001:太空漫游》和《与罗摩相会》。“这两本书第一次激活了我的想象力,思想豁然开阔许多,有小溪流入大海的感觉。”“读完《2001:太空漫游》的那天深夜,我走出家门仰望星空,在我的眼中,星空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我第一次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 四十年步履不停,老一辈作家仍热衷科幻事业。今年7月,孟庆枢联络组织日本作家、学者和翻译家在东京都举办“王晋康作品座谈会”,探讨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日译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思想意义,这是日本首次主办对中国科幻作家作品的研讨座谈活动,在日本文学界得到了良好反馈。日本重要文学杂志《三田文学》春季号特别推出科幻文学特辑,刊登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天火》,这标志着日本文学界开始将中国当代科幻作品看作世界优秀科幻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中国科幻文学走进日本学术圈和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8年5月20日,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的郑文光在《光明日报》刊文《应该精心培育科学文艺这株花》。短短731字的文章早已成为科幻文学史的“老掌故”。倏忽40年走过,当科学文艺这株花于今时今日绽放时,它已然被世界看到。 4、中国科幻从舞台边缘走到聚光灯下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索恩曾说,我不知道做多少场报告,才能让我的学术研究影响全球几亿人,但是《星际穿越》电影刚上映就做到了。索恩的话说出了科幻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也道明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11月3日,2019中国科幻大会在京举办,千余人参加、人头攒动的场面令人感叹:中国科幻已经从舞台边缘走到聚光灯下。细心观察会发现,中国的科幻事业正从以年记到以日记的速度发展:11月3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11月16日,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首次增设“科幻文学奖”;11月22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 科幻为什么火了?当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时,得到的回答往往与时代相关: ——“可以说科幻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认为,新时代的中国科幻文学已经不是“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的想象。科幻文学是基于作家自觉养成的科学思维,努力修炼的科学知识,结合文学的现象与叙述,迎合着当代科技精神,努力探索宇宙未来人性的秘密,激发人们科学探索的热情。 ——“科幻关注科技对人的影响,认识科幻要从人的思维变化入手。”孟庆枢说,文学总是与时俱进的,而当今的中国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已高度交融,“反映未来感”是科幻作品的优势。 ——作家韩松洞察到科幻热潮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他认为,科幻进入中国100多年,它走过了一段风雨交加的路程,当前中国涌现的科幻热正在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科幻虽然只是一个小众的类型文学,却也是科技革命带来的剧变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反映,是新时代中国梦的一个体现。中国科幻正在成为世界科幻百花园当中的一朵奇葩,它是中国对世界开放、与世界交融的一个新渠道。科幻作家探索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全球性问题,这也有利于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内容的角度来看,中国科幻把各种不同的未来生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刘慈欣眼中,科幻让中国人接触到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关注的不再是一亩三分地,也不是周围的生活环境,甚至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关注的是人与大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 作家、读者、学者、出版人、媒体人……在人们数十年的合力之下,中国科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刘慈欣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科幻小说有可能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3日 12版) 信息来源: 原作者:记者 陈雪 原标题:从《三体》眺望中国科幻出海远景 有问题?→请加浙江公务员考试交流QQ群 浙江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过程中有问题?为您解决!→【我的问题】 相关浙江省公务员面试时事新闻_时事政治_时政新闻_时事评论资讯: 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 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绿色发展要“守正创新” 2020浙江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以“四个最严”重建餐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