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西宁市副市长陈红兵11月1日在首届青海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场会上表示,作为青藏高原唯一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西宁市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8年,西宁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9.2亿元,同比增长31.5%,再创历史新高。
西宁市科技大市场。本报记者张蕴 摄 陈红兵介绍,西宁地区集聚了青海省90%的科研机构、83%的高等院校和80%的人才资源,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8家,产学研创新基地42家,科普基地23家,科研院所与服务机构达600家。 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西宁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奖励措施》等政策文件制定出台。2017年起,西宁市政府投入研发经费达2500万元,当年引导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05.7亿元。依托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积极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和世界“藏毯之都”,先后建成国家级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并与北京中关村、上海科学院、宁波科技大市场等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由西宁市人民政府、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共建的青海省首个科技市场——西宁科技大市场正式启用,该市场建有“一网、一厅、三中心、八平台”服务体系,引进入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科技研发机构20余家,集“展示、交易、交流、共享、服务”五位一体核心功能于一体,聚焦各类市场主体,采集、筛选、发布应用技术成果、企业技术需求、投融资机构需求等信息,推动技术、成果、专利出让方、受让方以及科技服务机构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