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40条!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意见出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1
摘要:40条!支持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意见出台

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是新时代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和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联动发展,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指示和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契机,于近日向辖内金融机构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银总部发〔2019〕6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作为贯彻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以及总行易纲行长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有关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讲话精神,支持上海市政府做好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指导意见》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应用、加大新兴技术研发、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强长三角金融科技合作共享、提升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效能、加强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等八个方面提出40项指导意见,旨在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发展,着力挖掘上海金融科技发展潜能,深度激发金融科技发展活力,提升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适应的金融科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以《指导意见》为抓手,加强对金融科技应用创新试点工程的组织领导,推动试点项目横向交流与成果共享,持续深化金融市场科技应用,提升金融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创新,助力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为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和科技资源优势,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根据《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等文件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形成金融科技集聚效应


(一)支持金融机构强化战略部署,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科技工作顶层设计,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及实施路线图,并建立适当的组织架构及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思维与经营理念、顺应智能发展态势,借助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依托金融大数据平台,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在智慧网点、智能客服、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创新。


(二)鼓励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资源集聚。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优惠政策,在上海设立赋能平台、金融科技事业部、特色支行或金融科技公司等。支持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落户上海,并做强做大。


(三)支持科技研发机构发展。支持科技企业在沪设立金融科技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企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配合上海市政府,通过资金引入等方式支持最新金融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四)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创新实验室,并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在实验室对新技术、新服务、新理念进行小规模应用测试,探索创新性金融业务。充分评估后,在确保技术安全、风险可控前提下,依法依规进行复制推广。


(五)支持金融科技研究中心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机构开展金融科技研究,强化金融科技智库咨询力量。同时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的生态,优化产业的治理体系,从技术攻关、法规建设,信用服务,标准规范以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加强研究,支撑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二、深化金融科技成果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效能


(六)在上海市重点区域先行先试。鼓励金融机构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复制推广。


(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并扩大创新性金融产品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推动产业变革,推进金融服务向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增强客户服务的便利性和满意度。探索轻型化金融服务模式,发挥客户集聚效应,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运用新技术做强线上服务,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金融服务。结合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偏好,构建以产品为中心的金融科技设计研发体系,提升创新研发质量与效率,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八)提升企业融资精准化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使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完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流程和信用评级模型,通过数据融合、替代数据等方式提升数据洞察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对重点领域企业的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鼓励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有效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九)增强金融科技普惠民生应用场景。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金融惠民创新服务模式,借助区块链、移动支付、情景感知等手段,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领域,拓展金融服务在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电子商务等方面应用场景,提升社会保障、诊疗、公用事业缴费、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十)优化支付清算服务的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探索突破外籍用户应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障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开展非接触式支付、生物识别技术支付、智能穿戴设备支付等支付方式创新。充分发挥支付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可信执行环境技术优化金融服务受理环境,逐步丰富业务范围和应用场景。


(十一)提升金融业务风险防范能力。支持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风控模型,加强风险态势感知,实现可疑交易自动化拦截与风险应急处置,增强金融业务风险预防和处理能力。


(十二)支持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管理机制转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简化供需双方交易流程、降低融资边际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以促进金融开放为基调,加强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打破服务门槛和壁垒,拓宽生态边界。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