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51信用卡被查风波与背后的催收江湖(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4
摘要: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此前表示,一些P2P网贷机构的借款人存在故意逾期不还款、传播平台负面消息、有组织地对抗催收、等待P2P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等“恶意逃废债”行为。该种行为不但影响了网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此前表示,一些P2P网贷机构的借款人存在故意逾期不还款、传播平台负面消息、有组织地对抗催收、等待P2P平台资金链断裂倒闭,从而逃脱还款义务等“恶意逃废债”行为。该种行为不但影响了网贷平台的正常经营,加剧了行业风险爆发,而且对广大出借人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

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推动P2P网贷备案工作的有序进行、促进行业长远健康的发展,打击“恶意逃废债”势在必行。

■ 分析

“催收乱象”协会、律师如何看

一场催收风波,折射出放贷机构的催收乱象。催收乱象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为何?催收的法律、行业底线到底在何处?新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尽量减少人为的催收因素介入”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羽给新京报记者表示,“暴力催收的本质,应该是现有的信用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的。并且早期的民间借贷的催收方式普遍以施压的方式进行,因为部分无法按时还款的借款人是根本没有还款意愿的,所以通过各种手段的施压来迫使还款人增加还款意愿。”

对于催收行业是否能够走出这个暴力痼疾的问题,张羽认为,催收行业存在的所谓暴力问题,一部分是主观形成,一部分是由于催收人员的情绪控制不当导致的。想要让催收行业变成完全合法合规的方式,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尽量地减少人为的催收因素介入。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催收行业的做法实际已经仅仅是提醒了,如果能够把这种提醒式催收再通过技术手段规范一下,基本上是可以完全避免暴力催收。

“正是由于个人可以隐匿财产,才使催收问题长期存在”,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认为,对于债务人特别是老赖,法律不够完善,执行难,仍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此外,普惠金融这几年的兴起,客观上助推了催收行业的乱象。“比较直接点来说,普惠金融主要服务的是次级的客户,即原本无法被银行服务所覆盖的借款人群。他们的借款金额通常比较小额。但是,我们的司法流程相对比较漫长、滞后,直到现在只有三个城市有互联网法院,其他城市连网络仲裁都没有。一旦出现还款的问题,适合小额的各类软暴力或硬暴力催收现象就出现了。”方颂给出自己的观点。

“暴力催收”打击必须高强度,“合法催收”界定关键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彭凯介绍,催收行业在国内由来已久,伴随着金融贷款、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而兴起,一度呼吁行业“阳光化”但未见效果。早在1995年,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下发过一个《关于禁止开办“讨债公司”的通知》;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下发过《关于取缔各类讨债公司严厉打击非法讨债活动的通知》。

彭凯表示,刑法中本身不存在“暴力催收”这一罪名,催收入刑往往也是因为“暴力”引发(包括软暴力),所涉罪名有非法拘禁、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也有因催收人员“转单平账”“买卖信息”引发的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罪名。行政层面,近些年看,关于催收的规范,零散地见于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文件,也见于一些自律组织的行业自律公约。而民事层面,则主要涉及“侵权责任”相关,名誉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等。

彭凯认为,“暴力催收”打击力度必须高强度,但“合法催收”的界定亦显关键。催收机构是服务于整个金融行业的,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既要“堵”,也要“疏”。而在催收之外,征信建设与失信纳入、法诉手段和措施的便利化提升,也是“疏导”的侧面体现。(记者黄鑫宇陈鹏程维妙李一凡张妍頔李大伟罗亦丹张姝欣)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