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这些天,北京展览馆成为热门地标。众多参观者来到这,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实物,观众从展览展示中,领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的辉煌成就。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开工建造”“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今天记者特意梳理出6个核工业领域的“新中国第一”,讲讲这些“第一”背后的故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研制核武器发展原子能工业是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的重要保障。 1952年11月1日,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颗氢弹爆炸,其威力相当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几千倍。 为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决定自力更生研制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核心材料,有没有铀资源,决定着我国能不能自力更生地发展核工业。 1954年,地质部的一支地质队伍在综合找矿中,在广西发现了铀矿床。1954年秋,时任地质部常务副部长的刘杰和李四光先生、钱三强先生三人,带着产自广西的铀矿石标本,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 刘杰手持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这证明中国地下埋藏有铀矿。 其间毛主席问刘杰,“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刘杰回答:“据专家们初步考察,我国南方包括广东、湖南、江西等地,有可能找到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毛主席高兴地说:“很有希望,要找,一定会发现大量铀矿。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我们国家也要发展原子能!” 汇报结束时,毛主席拉着刘杰的手说,“这是决定命运的事,要好好干!” 这块“开业之石”将刘杰带进了核工业,也让我国核工业正式起步。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作出了创建中国核工业的战略决策。 在铀矿地质勘探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开始了铀矿山和水冶厂建设“五厂三矿”。 建设者们风餐露宿、白手起家,在恶劣的物质条件下抢进度赶工期。粮草初具、兵马动之,位于北京市花园路的九局在1958年1月成立后,迅速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他们毅然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专业研究和技术工作,怀着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奔赴新的岗位。 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在国际上,氢弹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氢弹研究被核大国列为涉及国家安全的“最高机密”。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为了突破氢弹原理,上级将黄祖洽先生、于敏先生及其研究小组中的30余人一起调往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集中力量攻克氢弹,但迟迟未得要领。 1965年9月,于敏率领13室部分人员,带上被褥、脸盆、计算手册到上海华东计算所,利用该所运算速度为每秒5万次的计算机,完成加强型核航弹的优化设计任务。 剥茧抽丝,氢弹构型方向越来越清晰,于敏和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爆炸当量为330万吨级,与理论设计完全一样! 尽管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然而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突破氢弹,我国仅用了26个月,创下了全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纪录。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又是一个漂亮的反击。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核潜艇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最为先进的水下武器装备。只有拥有核潜艇,特别是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具备战略核反击能力的国家。 1958年,我国启动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苏联以我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援助。毛主席豪迈地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论证核潜艇工程项目时,我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不得不靠“自教自学”。研究室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都不是核专业,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就和其他几位留苏的同事当起了老师,开设了反应堆等五门专业课。研究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于是他组织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才去就寝。那时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他就和大家拉计算尺、打算盘,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数以万计的数据。 1965年,核潜艇项目再次启动。彭士禄走进深山,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在粮食不够、靠野菜充饥的年代里,仅用6年,我国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核潜艇,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向海而兴,中国正迈向建设海洋强国的崭新征程,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并网发电 早在1970年,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