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六个核工业领域的“新中国第一” 背后的故事(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1974年3月31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彭士禄、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拿出大量设计图纸,外加一个有机玻璃制作的压水堆模型,向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谷牧等中央领导人汇报。 30万千瓦压水

1974年3月31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彭士禄、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的总设计师欧阳予拿出大量设计图纸,外加一个有机玻璃制作的压水堆模型,向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谷牧等中央领导人汇报。

30万千瓦压水堆建设方案和设计任务书在这次会上获批,并以周恩来总理最先提出建设核电站的日子——1970年2月8日命名,称为“728工程”。

虽然被批准,但中国核电发展之路绝非坦途。

与同期“引进”的大亚湾核电站相比,立足“自力更生”的“728工程”是否必要的纷争不断,甚至堆型确定后,还面临下马的可能。

幸运的是,通过自己建造实践掌握技术、培养人才的方向与决策没有被放弃。1982年8月19日,“728工程”正式上马,同年正式命名为秦山核电厂。

上世纪80年代初,100多个科研单位,7个设计机构、11个施工单位,加上全国585家制造厂,来自西北、西南等核基地的核工业大军开始向秦山集结,由二机部统一归口。

中国核工业第二次创业的宏伟篇章就此开启,“九堆绕秦山”的壮美画卷就此展开。

彼时秦山脚下是一片海涂,核工业建设者在边调迁、边安家、边施工中完成了12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开采和搬运任务。秦山核电站的全部技术图纸都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绘制,横向垒起来,长度足有1公里,

1991年12月15日,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我国大陆核电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 5800 万千瓦,在建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

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开工建造(小标题)

虽然起步较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较快掌握了世界先进核电技术。

当全球在建的三代核电机组相继陷入拖期“泥潭”,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成功打破了核电领域“首堆必拖”的魔咒。

2015年5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项目——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去年提前15天精准完成吊装。

   “作为首堆示范工程,工程的设计方案固化和装备制造是影响工程的两大风险领域。中核集团目前已经有力化解了上述两大风险,有信心在2020年建成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邢继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9年是“华龙一号”首堆建设的关键之年,将由设备安装阶段转为调试阶段。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郑玉辉告诉记者,就在建规模和发展前景而言,我国已成为全球三代核电发展的中心,具备了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条件。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

为了核电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我国确定了“压水堆-快堆-聚变堆”的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快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因为具有良好的增殖和嬗变特性,快堆在核工业全产业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闭式燃料循环的重要环节。由于快堆中快中子具有的增殖优点,基于快堆的先进燃料循环系统可以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从而可将人类利用核能的时间从上百年延长到数千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发展快堆技术,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启动了第一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研制工作。该项目于2010年7月21日实现首次临界,2016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标志着这一国家重大项目圆满结束。通过实验快堆项目,我国积累了钠冷快堆的设计建造经验,未来还将通过项目实现我国钠冷快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