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余鹏、记者涂文华报道:在遭遇突发事件时,除了拨打和等待120,我们还能做什么?附近有没有会急救的人?最近的急救设备在哪里?这是一个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而急迫的问题。据统计,全国院外心跳骤停急救成功率不到1%,而发达国家高达60%。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救护培训率低,仅有1.2%左右,发达省市也仅有2-3%。 目前,红十字救护培训授课方式除受到培训成本高、优秀师资少、培训时间长、缺乏趣味性吸引力不大、普通居民报名难等问题的限制外,已培训的救护员复训难、救护员与事故现场之间信息不互通也是工作的瓶颈。因此即使近年南昌市每年投入200多万,该市红会目前每年仅能培训救护员1.5万左右(培训费150元/人),全市救护培训普及率还不足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全面落实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宗旨,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取得突破,南昌市红十字会联合南昌大学、南昌彤坤科技有限公司,投入600万资金,耗时半年,研发建设了“应急救护VR实验室”和“应急救护智能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体验式培训和集培训、救援、指挥于一体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开启了应急救护培训的智能时代。 应急救护VR实验室为南昌市首批VR示范项目、江西省VR应用示范项目,获南昌市创新创投项目支持。实验室位于南昌大学校园内,面积300平米,含VR培训间6套、大屏数据展示系统1套、实验工位20个,可同时容纳30人实操培训,预估年培训可达5万人次。实验室将致力于移动互联网、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人道事业上的应用研究。 据介绍,红十字会智能管理平台由智能培训、智能救护、大数据管理平台三大板块构成。其中,智能培训为智能救护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智能培训与智能救护的发展服务。不久的将来,平台将于江西省红十字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实现南昌市红十字会综合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该项目均为自主研发成果,实现了四大技术创新,具备行业示范性:一是VR多场景心肺复苏培训考核平台,这也是整个智能管理平台的亮点;二是全程信息化、考核标准化的高效救护培训平台;三是集培训与救护一体、救护员与救护设备同台的救援平台;四是集知识普及、救护培训与AED设置于一体的自助式VR培训房。 技术创新要落实到应用上才有生命力。该项目致力于四项应用,解决了四大突出问题。一是应用线上+体验式培训,解决学习趣味性低和时间难保障的问题;二是应用社区(学校)自助式培训,解决学员复训难和报名渠道不畅的问题;三是打造应急救援平台,解决救护员与事故现场信息不互通的问题;四是打造智能化平台,解决信息化管理问题。 基于上述技术创新和优势,该项目将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由市级智能管理中心、县区街道级集中式培训教室与管理中心、社区级自助式培训房组成的城市红十字应急救护网络,并通过与120系统联接,形成集培训、救援、指挥于一体的社会化急救智能管理平台,填补“急救最后一公里”的空白,使南昌市院前应急救护水平迅速达到或超过发达地区水平。 该项目提供了社会性急救培训的整体解决方案,大大提高救护普及率,进而全面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活率,促进急救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