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内容和数量。中央宣传部按总量控制、精准调控、提高门槛的原则,加强游戏前置审批管理,2019年上半年游戏版号大幅下降。成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评议可能引发道德争议的内容,细化内容审核标准,严格准入管理。研制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文件,对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用户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段、时长等进行明确规定。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在游戏网页标明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推动制定具体标准规范。推动履行监护守护责任。引导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引导儿童青少年健康合理使用网络游戏。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职称政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研究推进卫生系列职称制度改革,统筹考虑中小学和高校校医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修订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区分学科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实施分类评价。高校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参加高校自主开展的职称评审。强化师资培训。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体育与健康培训者等项目,2018年培养1000余名“种子”教师,带动区域内教师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 强化智力支撑 设置学科专业。支持高校自主设置近视防控相关学科。2019年,31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2018年,全国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专业点69个,招生4800余人。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开展眼科学相关课程,面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健康等课程。2019年,发布眼视光技术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加强科学研究 设立“新中国70年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专项研究,围绕近视防控等重点,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研究。2019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设立“中国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特征及其与近视的关系研究”等40余项课题,深化青少年视力健康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加强近视成因研究,立项支持高校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近视防控。进一步推进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眼视光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合理安排投入 2019年,财政部、教育部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活动等。财政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安排补助资金,支持包括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在内的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等。通过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等工程和项目,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督促学校按相关规定和标准,配备必要的药械设备和监测检查设备。 深化宣传教育 正面宣传引导。全国广电系统积极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宣传解读政策规定,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视力健康管理和近视防治知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加强科普宣传。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开发近视防控核心信息和宣传教育工具、举办近视防控高峰论坛、组建健康科普小分队、开展近视防控进校园活动,加强防控近视科普宣传。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报道中医药参与近视防控举措和典型经验,正面引导舆论。促进安全消费。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保护儿童眼睛安全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发布激光笔等产品消费提示,发行用眼安全方面的儿童用品安全消费知识动画绘本。 教育部将近视防控作为2019年“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重要内容。开展2019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报道各地近视防控工作情况,发布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实施方案》阶段性进展。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建设近视防控专题网页,发布相关部门近视防控推进情况、省级实施方案印发情况、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视力保护系列普及微课和近视防控系列公益动漫。 推进专家宣讲。组建由85名专家组成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举办集体备课,统一宣讲内容,赴各地开展系列宣讲和调研督导,四个多月来宣讲300多场次,覆盖学生、家长超过2000万人次。 在北京市公交站台60个广告位投放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向各地各校印发3万份健康教育海报,推动近视防控和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加强督导考核 完善督导评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视率、体质健康、学校教室照明卫生标准化建设、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等,被列为评估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县的重要内容。以视力测查为重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四、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体育与健康抽样监测。2018年,331个县(市、区)11万余名四年级学生和近8万名八年级学生参加体育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实施重点调研。 2019年开展新一轮5年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与监测,把视力作为重点监测项目。加强评议考核。以签订的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主体内容为依据,教育部牵头研制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办法,明确对省级人民政府的评议考核细则,将于近期按程序印发实施。(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李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