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老伴李廷钊记得,那段时间妻子整天泡在实验室,回家后满身都是酒精味。“现在往回看,确实太不科学了。但当时的情况就是那样。即使知道有牺牲、有伤害,也要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前院长张伯礼说。 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药物的疑似毒副作用。药理人员认为,只有确证安全性后才能用于临床。 屠呦呦很着急。疟疾这种传染病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季节,就要再等上一年。于是,她干脆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的报告。在报告中,她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在医院严密监控下进行了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当年8月—10月,屠呦呦亲自携药,去往海南昌江虐区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