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一些困难,家庭农场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和其他经营主体一样也面临着自己的困难。这些困难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家庭农场表现比较突出的。第一个难题,风险防范。比如经营过程中,市场的风险;生产过程中,自然的风险等等。怎么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家庭农场怎么做?怎么安排自己的生产,安排自己的经营,去防范风险?政府怎么帮助农民、帮助家庭农场减少这些风险?《指导意见》都作出了安排,也呼应了家庭农场对这方面的期待。第二个难题,用地方面。家庭农场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建设一些农业设施,比如集中育秧的设施,晾晒场、烘干设施、仓储设施、保鲜库、冷链运输、农机库棚等等,这些都需要占用一些土地。怎么样取得土地呢?家庭农场和其他经营主体一样也面临着巨大困难,特别是家庭农场相对其他经营主体实力比较弱,用地难度更显得突出。这次《指导意见》也给出了基本指向。第三个难题,融资难。融资难是农业领域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的问题,家庭农场融资难问题尤其突出,农业产业的特点使得我们没有像工业企业那样有更多的抵押物、质押物,我们农业抵押质押的范围比较窄。家庭农场相对其他经营主体来说规模比较小,信用贷款获得难度比较大,还有农担系统这些年的重点覆盖家庭农场还不够等等因素,导致家庭农场在融资方面面临困难比较大,这次《指导意见》也作出了安排。家庭农场还面临着人才困难。乡村振兴其中有一条是人才振兴,农村建设、农业建设普遍缺乏人才,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我们缺乏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开拓人才、缺乏新技术应用人才。这次文件对解决家庭农场人才缺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加大培训力度,发展面向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中强调科研院所、企业在帮助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各类人才,包括农村的能人、农村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参加家庭农场,其中一个方面也是解决为了家庭农场的缺乏人才的问题。应该说,文件对这些困难的解决都提出了一些办法,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赵司长,刚才您提到十八大以来家庭农场发展得到重视,请问几年来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如何?请介绍一下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情况。 【赵阳】: 家庭农场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比较快,发展形势比较好,家庭农场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从家庭农场培育工作的推进角度来看,一是家庭农场扶持政策的框架已经初步构建。最早是201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来要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措施要建立,2014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今天发布的《指导意见》是第二个比较系统的指导家庭农场发展的文件。目前全国已经有30个省(区、市)都下发了相关的政策实施的文件。二是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各地方财政给予支持,2017年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三是指导服务能力不断地增强。农业农村部开发了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目前正在运行,建立了家庭农场全面的统计和典型监测制度,每年发布一个年度发展报告,来指导各省开展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创建。同时组织征集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定期对外发布。第二,从发展实际成效来看,一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截至2018年年底,进入到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有60万家,这个数量和2013年比增长了4倍多。二是家庭农场的劳动力结构比较合理。据监测,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的劳动力是6.6人,其中雇工1.9人。三是经营耕地以租赁为主,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经营土地的面积在登记名录中总面积1.6亿亩,其中71.7%的耕地来自于租赁。四是产业类型多元。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也包括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其中种植业类型的家庭农场占的比例是62.7%,畜牧业占17.8%,渔业占5.3%,种养结合的类型占11.6%。在种植业家庭农场中,特别要说明的一点是63.4%的家庭农场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全国的家庭农场中大约40%是从事粮食生产的,因此说产业发展是比较良性的。五是经营状况总体较好。到去年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年销售农产品的总值1946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大概30多万。总体来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中国县域经济报】: 赵司长说到《指导意见》在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请问有哪些举措,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吗?谢谢。 【赵阳】: 谢谢你的提问。《指导意见》就完善家庭农场的支持政策提出了很多方面的意见,应该说每一条都非常重要,包括用地、财政、税收、金融、保险、信息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这些具体内容大家都通过文件看到了。这里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五个方面的支持政策。第一,依法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在实践中,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71.7%是来自于流转,来自于租赁。因此,依法保障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非常重要,特别是流转土地的稳定性,包括租金水平,这直接关系到家庭农场的稳定经营。对此,《指导意见》在这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政策。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家庭农场的政策调研过程中,发现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发展家庭农场至关重要,同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对它的成本、效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在各地调研中发现地方政府但凡在支持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路这方面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这样对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的效益提升非常明显,对于当地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此,《指导意见》也提出了明确措施。第三,健全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制度。这一条政策对农业农村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说,使家庭农场经营者至少每三年轮训一次,这对于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能力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完善和落实财税政策。2017年开始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之后每年都不断地加大力度,同时通过中央财政的带动地方财政也在不断地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更多的财政支持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第五,金融保险服务。实践中农户对于信贷支持、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特别是农业保险,对于稳定家庭农场生产经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落地,加快构建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金融保险支持政策体系的完善。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据我了解,以前各地都是通过认定的方法来确定家庭农场的培育对象。这次文件没有提出认定方面的指导意见,请问下一步如何确定家庭农场的培育对象? 【赵阳】: 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请我的同事冀名峰先生回答。 【冀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