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以大改革推动快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7
摘要:城乡规划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学科入选湖南

城乡规划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6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学校跻身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行列;建筑学、工程管理等13个本科专业入选2019年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专业数量居湖南省同类学院第一;近三年,新增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数量、专利、纵横向科研经费总额、毕业生毕业五年薪酬居湖南省同类学院前列;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从2018年的521名提升为2019年的331名,进位速度全国高校第一……

区位优势不明显、办学经费不充裕,湖南城市学院何以在短短几年内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跻身湖南省同类学院第一方阵?正是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架构顶层设计,大刀阔斧推行“六破六立”综合改革,聚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大改革推动了学校快发展。

立题

“改革就是要较真碰硬”

校园内的路灯较暗,师生多次建议改装,但改装方案在党委会上却没有通过。有人说,可以借学校周边市政道路上的灯光照亮校园嘛,语气幽默却透出无奈。难言之隐其实是学校缺钱。

但另一方面,“图书馆人多活少,还拿缺编费”“一个学校有商学院、城市管理学院两个管理学院”“办学特色凝练过于笼统,在实际工作中,重点与非重点、特色与非特色协调发展还处理得不够理想,资源少且分散的碎片治理影响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这是2016年4月,罗成翼刚被任命为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时对学校的初步印象。

罗成翼在调研中发现,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形势,加快发展的意识、改革的动力不足;学科分散,师资不平衡,机构臃肿,编制不合理,人岗适配度不高;人才培养模式封闭僵化,开放度不够;财务管理粗放,资源使用浪费,核心指标建设投入不足……这些问题是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在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大潮中,作为一所地方二本院校,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奋起直追?罗成翼有着深刻的危机感。他意识到,改革是寻求突破、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改革,破旧立新,变轨超车。

可是如何改,改成什么样?为此,从2016年5月开始,学校围绕“建什么样的湖南城市学院,如何发展湖南城市学院”的主题,开展了“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大讨论活动。

从6月22日开始,党委班子成员逐一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辅导,谈政策,讲思路,找差距,明举措。通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讨论和研究,明确了发展差距,形成了改革共识。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调研摸校情、务虚集智慧。党委班子先后10次召开务虚会和座谈会,充分听取教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湖南城市学院“十三五”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获得党代会通过。

《规划》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这一总体目标,制定了“一二三五”发展战略,明确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新型城市化建设主战场,分类发展,做强城市建设类、做大信息制造类、提质管理服务类、夯实基础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11个核心突破指标直指“双一流”要求的学科、专业、平台项目、师资与成果,紧密对接国家、湖南高等教育形势与政策。

对此,大多数教职工直呼“振奋人心”,但也有少数人心存疑虑:“站位如此高,一个地方二本高校能做到吗?”

改到什么程度,是大改还是小改,是真改还是假改,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还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包括党委班子成员在内的不少领导干部对新书记的改革诉求还持观望态度,这从《综合改革方案》的初稿可见一斑。

《综合改革方案》是对接《规划》的施工路线图,初稿交到罗成翼手中时,他发现很多地方只是微调。比如,学科整合方面,仅将经济统计学专业由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调整至商学院,治标不治本。

对此,罗成翼毫不留情地批评:“回避问题、一团和气叫什么改革?这是典型的小脚女人!步子不迈大一点儿,怎么加速赶超?”

“不破不立!改革就是要较真碰硬,破除阻碍学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破解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罗成翼说。

2016年10月,经过充分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方案》充分体现了“破与立”的特点,要求打响一场“六破六立”的综合改革攻坚战。破分而散,立精而集、专而能的机构调整与编制改革;破身份限制,立业绩导向、核心指标导向的绩效分配与目标管理考核改革;破守摊平庸,立能上能下、分类分层的干部任用考核制度改革;破封闭僵化,立校企(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破粗而松,立细而实、紧而准的财务管理与资源整合优化改革;破传统滞后,立应用型、现代性的制度体系改革……

至此,一套以《规划》为统领、以“双一流”核心指标为指向、以综合改革为动力的顶层设计全面成形。

破题

“既然看准了,就要坚定不移”

“方案非常好,但是能否实施?”时任人事处处长袁志成回忆,在校外专家论证会上,专家们对学院整合方案能否实施普遍表示疑虑。

为解决二级学院学科分布过多、缺乏竞争力强的品牌学科的问题,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进行机构调整,对现有学科进行集成、归类。

将音乐学院和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合并是机构调整的内容之一。但方案一出,就遭到激烈反对。有人告诉罗成翼,1976年、1997年、2002年,学校三度尝试将“音”“美”类专业合并办学,三度均以失败告终。

很快,党委班子就意识到,阻力的确比想象中大得多。“两院教职工形成共识:两学院不适宜合并”——时任音乐学院院长周勇、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龙湘平代表两学院部分教职工向党委递交了一份“万言书”,从两学院发展历史、学科专业发展内质等六方面提出反对意见。

机构调整的反对者,还有时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李梦醒,机构调整方案拟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合并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这让李梦醒担心自己学院的一些干部将失去工作舞台,学科发展受到影响,多次找党委提反对意见。

方案酝酿期间,有不少教职工实名或匿名向校领导提出反对意见,有人建议步伐小一点儿,有人建议慢一点儿,有人担心改革会带来不稳定,有人提醒可能会有人向省里“告状”。

“建庙容易,拆庙难。”罗成翼感慨道。机构调整,学院整合,将16个学院整合成12个学院,这意味着其中8个院长、书记变成4个院长、书记,领导位子减少,好比从调整的干部手臂上割肉,是切切实实的利益触动,干部们何去何从?

学科专业优化集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机构调整是学校综合改革链条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如果无法推进,那么其他一系列改革也就免谈。

“既然看准了,就要坚定不移,不拖不等,一经确定,就要落地见效。”面对阻力,湖南人霸得蛮的劲在罗成翼身上充分展现出来。而面对反对意见,他没有恼火,而是十分重视,用细致的思想工作一一化解。

时任党政办公室主任李斌回忆,为了化解机构调整阻力,校领导分头与中层干部进行谈话,特别对持反对意见者,罗成翼多则谈过5次,少则谈过3次,有时候从早上谈到晚上,中间就吃一个盒饭,嗓子都谈哑了。

“位子是组织考虑的,不是我们考虑的。我们只管好好干事就行。”几次谈话过后,周勇、李梦醒等人终于转变了想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