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乌拉特前旗:地区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29亿元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1
摘要:乌拉特前旗:地区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29亿元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白忠义)9月1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乌拉特前旗专场发布会上传来消息,乌拉特前旗地区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2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1.2%。粮食产量达到53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倍。工业增加值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4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6亿元,年均增长1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微信图片_20190911145700

微信图片_20190911145714

乌拉特前旗地处内蒙古西部、河套平原最东端,是巴彦淖尔市的“东大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物产资源丰富。旗域面积7476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多样,可概括为“三山两川一面海,千里平原两道滩”。境内东部横亘着同属阴山山脉的乌拉山、查石太山、白云查汗山,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三山之间形成明安川和小佘太川,乌拉山山前是蓿亥滩和中滩,山后是一望无垠的阿力奔草原;西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黄河过境153公里,滋养着240多万亩优质耕地;中部坐落着乌梁素海,是全球同纬度最大湿地,素有“塞外明珠”“中国疣鼻天鹅之乡”等美誉。优越的自然生态赋予了前旗美丽的湖光山色、广袤的草原林海、富饶的物产资源。这里民风古朴淳正,文化底蕴深厚。全旗人口33.5万,其中蒙古族1.4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回、满、壮等多民族聚居旗县。千百年来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既有秦关汉月的历史风韵,也传承了红色的革命基因。蒙恬北击匈奴所筑小佘太秦长城、昭君出塞旅居地光禄塞古城遗址在这里保存完好;恩克巴雅尔创建红党、李大钊之子李葆华建立垦区工委、女王爷奇俊峰抗日拒敌的事迹在这里广为传颂,是自治区27个国家备案的革命老区之一。这里创业活力迸发,发展脉搏强劲。作为自治区规划的“沿黄经济带”重要节点,乌拉特前旗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境内包兰、甘泉等5条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贯穿旗境,包银高铁规划过境110公里;向南直通鄂尔多斯“能源库”,向北连接对蒙贸易口岸,向东承接“呼包鄂”经济圈辐射带动,向西服务于巴彦淖尔市域经济一体化。近年来,该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厚植发展优势,日渐成为投资洼地、创业宝地、发展高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乌拉特前旗各族干部群众拼搏奋斗、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极大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2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1.2%。粮食产量达到53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倍,多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旗县。工业增加值由改革开放初期的0.4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6亿元,年均增长13%。包西工业园区成为自治区“双百亿”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全旗城镇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1%提高到47.4%,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9.3平方公里,绿地率32.2%,获评自治区级园林县城。农村牧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全旗耕地基本完成一轮改造,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森林覆盖率达到16%,获评全国公路建设先进集体和造林绿化先进旗县。乌拉山镇、大佘太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公田村、红明村、乌日图高勒嘎查分获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牧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8年全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733元和17169元,是1978年的74倍和245倍。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4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万倍。教科文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全区率先实现蒙授15年免费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农牧区基本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服务和文体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可以自豪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我们近在咫尺。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乌拉特前旗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对标对表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六区一枢纽”(即乡村振兴示范区、新兴工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活力区、县域城市建管样板区、生活美好社会和谐模范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试点区,“一带一路”、对蒙开放、深度融入呼包银榆经济圈的战略枢纽)这一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开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乌拉特前旗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丰富的矿产和农牧资源,总投资25亿元,规划建设了包西工业园区和食品工业园两个承载平台;引进建成包钢焦化、东立多晶硅、国电光伏发电、天衡蒙中药等一批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形成矿山冶金、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蒙中医药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成为引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加快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培育市级以上农牧业龙头企业38家,认证先锋枸杞、黑柳子白梨脆等“三品一标”产品86个,3款产品获得“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授权;天衡医疗仿野生黄芪、红花首家纳入“天赋河套全程质量追溯”平台,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产出效益大幅提升。全域旅游持续升温,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乌梁素海国际冰雪节、西部民歌会等文旅节庆活动;电子商务蓬勃兴起,依托国家电商进农村示范县项目,打造了乌拉特电商产业园和电商物流园区,电子商务线上营业额突破1.3亿元,获评自治区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乌拉特前旗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经济发展为生态环保让路,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大力气解决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突出环保问题。依托全市总投资57亿元的国家乌梁素海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工程,系统实施乌梁素海周边点面源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等工程,完成乌拉山修复治理20.6平方公里,获评全国国土资源集约节约模范县。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