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地处边疆,远离目标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独山子石化公司先后开发推广了90个化工新产品,实现了树脂产品规模化高端化、橡胶产品系列化差异化。2018年,公司利润位列集团公司炼化板块前列,化工产品高端化率达到65.6%,化工业务盈利占公司总利润的73.5%。研发新产品以市场发展和用户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发生产“技术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绿色环保”的高端产品,已初步形成了管材料、茂金属膜、环保胶三大优势产品系列。公司还与美的集团、日丰管业等下游用户紧密合作,实施差别化策略,EPP1007、HIEM等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了点对点“私人定制”。 企业声音 在7月底结束的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分组讨论时,许多炼化企业领导谈到了自己对科技创新的体会和认识,并对炼化业务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提出了建议。 李家民(兰州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炼化过程技术含量极高,现在我们企业用的很多技术是“拿来”的,现在用得挺好,授权方也在赚钱,就相安无事,真有必要的时候,人家可以一剑封喉,到时很多方面都会受制于人。因此要居安思危。所以说,科技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搞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短则需要五六年,长则十几年到几十年。推动创新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投入,需要良好的创新氛围,还需要科研人才耐得住寂寞。 庞晓东(大连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自己没有实力,未来很难站得住脚。总结近年来形成的技术,下游企业和国际巨头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还是跟随者,还没达到并行,更谈不上领跑。从炼油向化工转型,想在高端材料领域竞争,相关材料和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更是等不来的,要下决心下力气,分类实施不同策略。哪些技术已经掌握,需要进步完善优化;哪些是跟踪技术;哪些技术具有颠覆性,可以超前储备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重点地突破,避免盲目。 姜国骅(大庆炼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科技创新需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生产要求平稳,科技创新要变,如何协调好这方面的关系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在追求平稳生产、长期运行时,因创新导致生产出问题会很被动。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非常必要,但推广需要采取慎重的态度,要区分不同情况,要考虑到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一旦失败可能得不偿失。还要避免低水平、重复性研究,要创新要搞项目,就应该实现突破,这样创新才有意义。 何晨光(辽河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建议炼化方面的科技成果能在集团公司和板块层面统筹共享。辽河石化主要加工超稠油,主要生产高档润滑油和高档沥青。辽河石化的润滑油和沥青也储备了一些技术,将来可以跟克拉玛依共享设备和科技成果。辽宁地区炼厂比较多,民营炼厂云集。中石油在这里炼量也很多,建议不同特色的炼厂可以加强合作,纯粹拼成本企业生存压力会更大。 马宗立(华南化工销售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创新是为了创效。化工产品要做到领先,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直处于模仿阶段是不行的。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留住人才的机制。要留住人才,首先我们应该允许他们的收入高于他们的领导。此外,在选树典型方面,建议增加科研人员的数量,加强这个方面的引领。应加大高端产品研究。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经费有限时,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国内一些需求较强烈的产品上去。其他产品应善于借助于高校院所等社会力量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