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科技创新: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9
摘要:科技创新:炼化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编者按:全球科技创新已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我国炼化行业在高端化工新产品、新材料生产等关键领域技术还存在不足,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且艰巨。如何把握行业发展大势,立足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和调动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是炼化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专家视点

  锚定科研方向 释放创新动能

  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 何盛宝

  近些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在炼化各主要专业领域取得一系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并实现工业转化,有力支撑了旗下炼化企业油品质量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但是,面对当前集团公司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要求,仍需要从体制机制、人才制度、企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加快创新步伐,为炼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引领。

  我国石油化工领域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石化产品消费市场之一,由于自身产能及资源储量限制,对于进口油气资源和石化产品的依赖性较强。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石油工业向节能降耗、低碳环保方向发展,炼化生产也正由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转移。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石油化工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油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18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6.48亿吨,国内原油产量仅1.89亿吨,原油加工量达到6.0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45.3%,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二是炼油能力明显过剩。2018年国内炼油能力达到8.3亿吨/年,过剩9000万吨/年,但我国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已从成品油进口大国转变为亚太地区主要净出口国;同时我国对高端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炼油向化工转型成为行业普遍共识,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三是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国内地方与民营炼化迅速崛起,国外跨国石油公司争先布局中国市场,炼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四是我国安全环保压力增大。一方面近几年国内化工行业频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绿色环保、清洁低碳、节能降耗成为行业主要发展方向。

  五是替代能源发展加快。我国煤制油产能以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传统油品销售逐渐受到影响,国有石化企业压力增加;此外氢能产业发展迅速,已经从产业成长期进入产业化导入期,2050年氢能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望达到10%,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面临着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尤其是页岩气、煤层气开采量较低,可燃冰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炼化转型升级技术自主化程度有待提升。三是诸如分子炼油、炼厂智能化等超前技术的研究,从全行业来说也处于前期研究阶段,需要加以重视,增加研发投入,做好技术储备。

  炼油化工领域科技创新需要找准未来方向

  就炼油化工领域来讲,我国炼油化工行业整体而言可以说是“大而不强”。炼化产能规模大,炼油能力、乙烯生产能力均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并不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企装置平均产能高,达到世界平均规模,但地方炼厂大多装置能力小、能耗高、竞争力差。

  科技创新是支撑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引擎。我国炼油化工领域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炼化转型升级技术。为何要转型升级,原因主要有两个:从炼油领域来说,近年来国内成品油消费增速总体放缓,柴油消费已经进入平台期,清洁汽油消费预计2025年前后达峰,但航空煤油、低硫船用燃料油及特色高档石蜡、高性能润滑油基础油、高等级沥青等产品需求旺盛。从化工领域来说,我国对高端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带动乙烯/丙烯、对二甲苯、乙二醇等基本有机原料消费需求旺盛,而长期以来我国这几种基本原料的产能一直不足、自给率低,同时下游化工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差异化率低,高端产品进口比例大。基于此,炼油向化工转型、燃料型炼厂向炼化一体化(燃料+化工)转型成为必然,因此对炼化转型升级技术的开发及选择受到普遍关注。

  二是分子炼油技术。“分子炼油”是通过分子识别技术、分子组成层次的模拟等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加工和管理石油资源,实现对石油加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推动石油组分实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使石油资源物尽其用。

  三是信息化与智能炼厂技术。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业态发展推动下,智能制造、智慧加油站、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将推动传统炼化行业的改造,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智能炼厂就是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从原油采购、运输、炼化生产、仓储物流到销售等环节的智慧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系统,实现炼厂全局优化、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实现运行协同高效。

  三方面着手,释放科技创新强大动能

  从当前石油工业科技创新的环境来看,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社会企业文化氛围,都十分有利于增强全行业及企业院所的科技创新力。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激励的法规和政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从集团公司层面来看,2017年10月印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创效奖励办法(试行)》,从科技成果的界定、成果创效奖励计提、奖励分配、奖励审批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为做好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有利于鼓励科技创新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消除各种不利于创新的瓶颈约束,从科技创新管理、日常工作运行方面尽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尽量为科研人员松绑,使科研人员能够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投入研究工作。

  二是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按照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度、成果应用经济效益情况,加大成果奖励力度尤其是对重大成果的主要贡献者进行重奖,让科研人员不仅要有成就感,而且能够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真正体现科研工作的知识价值。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关键是要依靠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来完成,对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家研究院所而言,如果人才培养的步伐跟不上,科技创新就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好人才内培外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科技创新活力最重要、最关键的办法。 (记者张伟建采写)

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中的 炼化技术(2016—2018)

  2018年

  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