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共绘是深度融入大杭州的前提,萧山将深入参与新一轮《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进多规融合,确保萧山有机融入大杭州规划“一张图”,在突出萧山优势特色的同时,明确萧山在大杭州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强化市区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衔接,确保萧山未来发展重大战略、重点区域、重要区块、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尤其是要落实杭州“城市国际化计划”,塑造国际化城市形象,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强化城市天际线等精细设计,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新地标,努力打造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集聚地,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 坚持全产业链接,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产业共兴是深度融入大杭州的支撑。萧山要突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主动导入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优势动能,形成市区两级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 一手谋划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萧山要对标杭州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更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落实市“新制造业计划”,坚持走高端、智能、绿色、协调的新型城市工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为支撑萧山以及杭州未来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一手布局发展数字经济新动能。萧山要抢抓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风口,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四年双倍增计划,发展壮大新一代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杭州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排头兵。 坚持一体化对接,打造美好生活样板区。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持共建共享,萧山谋求不断提升广大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萧山将深入挖掘跨湖桥文化,全力推进湘湖跨湖桥景区创建5A级景区,与西湖共同唱好“西湘记”。做好浙东运河萧山段、印纹陶文化遗址等保护与开发,挖掘以萧山为源头的浙东唐诗之路,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同时,将进一步打通公共服务共享通道,积极争取主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萧山,巩固提升就业、社保、交通、社会福利和救助等领域一体化成果,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全要素嫁接,打造创新生态标杆区。 着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积极引入上海等高能级城市的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萧山剑指最大限度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萧山将依托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进湘湖院士岛建设。同时,将充分发挥空间优势,加强低效用地再开发,构建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监管机制。在金融服务保障上,将按照省市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总体布局,推进钱塘江金融城、湘湖金融小镇“一城一镇”建设,加强与上海的金融科技服务对接,大力吸引上海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总部在萧山设立金融科技研究机构,全力打造浙江新金融中心、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先行区。 格局有多大,天地有多宽。既要站在萧山看萧山,也要跳出萧山看萧山。立足历史的维度、全局的高度、群众的角度,特别是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浙江省“四大”建设、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的全局,在“融”字中,萧山将努力在杭州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中彰显萧山担当、展现萧山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