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蹲守、巡逻治理等传统扬尘监测手段主要靠估测,收集到数据也难以量化和分析。如今,有了智能监测系统的助力,建筑工地、重点道路施工等空气污染源治理不再上演‘猫鼠游戏’,环境管理模式也真正实现了由‘被动协同’到‘联控联防’的转变。”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杨顺利欣喜地说道。除了复兴路东段(旧实验小学)片区改造建设项目以外,扬尘监测联动系统等治尘“黑科技”在县城7处项目工地安家落户,施工场地更加洁净,一线工人和周边群众获享环保福利。⊙郭扬 文/图 芗城:规范化管理工地垃圾日产日清
郑文典 文/图 昨日,笔者走进市区瑞京西路西湖正荣府项目工地,轰鸣声中,一辆运输车徐徐开入工地门口洗车槽水池,车轮冲洗干净后,方才徐徐开出工地。“这是我们工地垃圾运输车,每天上、下午要各跑一趟,车辆一定要清洗干净才能出工地大门。”该项目工地安全主管陈华云介绍。 为尽量杜绝环境污染和扰民,正荣府对建筑工地的施工垃圾分类存放、及时清运、规范管理。建筑工地垃圾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两类,其中建筑垃圾包括沙浆、破碎砖头、碎木板、油漆桶等杂物;生活垃圾则是工地工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该工地建筑垃圾存放在搭盖的封闭式临时专用料场,由垃圾运输车定时清运到指定的地点倾倒统一处理。由于废弃的油漆和化学溶剂属于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所以必须还原封闭,另行存放处理,地面还要做防渗漏处理。而生活垃圾则收集投放在工地门外的密闭垃圾箱里,由市环境集团每天定时清运。 此外,正荣府还严格按照常规做法,多举措做好垃圾处理和扬尘治理。在施工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网管;施工场区内主干道要混凝土硬化,非主干道要铺碎石或钢板,场区围墙喷淋系统24小时喷淋,洒水车定时全场洒水,裸露场地和土堆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以防止地面扬尘和垃圾杂物随风飘扬。“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加强防尘除尘,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节约资源,更好地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正荣府项目经理高志强说。⊙郑文典 文/图 龙文:立体化治理喷淋有效“除尘”
杨志慧 章瑶 张仪华 炎炎夏日,龙文区锦绣碧湖D区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工人们紧锣密鼓忙施工,多种防尘喷淋设施也“各司其职”: 空中,塔吊挥舞长臂,长臂上会“降雨”,水雾喷洒而下,全面笼盖工地,大范围吸附灰尘颗粒和杂质; 半空中,铝膜和爬架“强强联手”,落地灰、施工噪音大大减少,建筑立面清爽干净; 地面,围挡喷淋安全牢固、定时开启,移动式喷雾机“哪里需要移哪里”,洗车台、沉淀池里,运输车辆正除泥、冲洗…… “从空中到地面,我们形成了立体化扬尘治理模式,从而有效控制空中浮尘的漂移扩散,达到了降尘抑尘的目的。”该项目施工相关负责人王伟超介绍,同时,采取对地下侧墙回填区进行植被绿化覆盖,材料堆藏区用混凝土硬化处理等措施,因地制宜对各个区域及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从源头控制减少扬尘。各项目班组长还签订了扬尘控制目标管理责任书,定期开展自查自纠,让扬尘污染无处遁形。 不仅如此,该项目工地安装接入漳州市扬尘在线监控平台,通过系统平台、智能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监管人员可实时监控PM2.5、PM10、噪音、工地湿度、温度等数据,精确把控工地现场扬尘情况,“一旦扬尘超标了,工地上的喷淋装置就会自动开启,噪音超标也会发出警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地扬尘,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广大群众的关切点。”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文力促项目推进工作与扬尘污染防治同步实施,持续加强扬尘治理专项检查,强化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要求辖区各在建工地每日在微信工作群上传扬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督促全区在建工地严格落实好围挡、道路硬化、自动化洗车台、微灌喷雾、裸露地面绿网覆盖、绿化等各项文明施工和扬尘防治措施。 据不完全统计,龙文辖区内建筑工地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50台PM2.5在线监测设备、20部工地洒水车、125台移动式雾炮机等降尘设备,全区建筑工地基本实现按要求设置标准出入口、围挡喷淋、外架喷淋、移动雾炮机等。 如是,线下线上同步发力,扬尘区域“喷起来”,临时堆土“盖起来”,进出车辆“洗起来”,在线监控“管起来”,施工现场“绿起来”,龙文区全面“网”住扬尘,建筑工地不再“灰头土脸”,靓了“颜值”提了“气质”。 ⊙杨志慧 章瑶 张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