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今日关注】“天眼”盯着 “黑科技”加持 漳州有效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03
摘要: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系列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扬尘防治网格化监管,明确规定了5类工程扬尘防治标准,拉网式检查和不定期重点抽查建筑工地,力促项目推进工作与扬尘污染防治同步实施,有效控制施工扬尘等污

  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系列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扬尘防治网格化监管,明确规定了5类工程扬尘防治标准,拉网式检查和不定期重点抽查建筑工地,力促项目推进工作与扬尘污染防治同步实施,有效控制施工扬尘等污染,守护城市“气质”。

  现场

  一提到建筑工地,很多人眼前会习惯性出现一片尘土飞扬、噪声烦扰的景象。 “脏、乱、差”,曾是城市建筑工地带给城市环境的一道“硬伤”。

  然而如今走进我市的建筑工地现场,看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新面貌:

  规范的围挡设施整洁统一,硬化后的道路两侧绿植如荫;工地出入口设置的车辆冲洗平台配备有高压水枪,车辆出场前确保不“带泥上路”;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按品种、规格分类整齐堆放;围挡、外架均有配置喷淋系统,地面有雾炮、洒水车等降尘装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不能及时清运的全部实施覆盖……文明、整洁、有序的施工现场,成为展现城市环境的一道独特“窗口”。

  政策

  为了实现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文明的整体提升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系列整治行动,先后出台《关于开展施工扬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漳州市建设工程责任主体不良记录“安全黑名单”“文明施工黑名单”管理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强化施工扬尘防治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明确规定了5类工程扬尘防治标准及各方主体责任分工,对工地路面硬化、建筑材料覆盖、车辆清洗设施等问题提出具体细则,并在全市范围内落实扬尘防治网格化监管,成立联合督查小分队开展“双随机”拉网式检查和不定期重点抽查,对不达标工地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建筑工地责令停工并依法进行处罚。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累计出动2205人次检查812个在建项目,共发现施工扬尘等问题1035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88份,责令停工5个项目、立案6起,有效控制施工扬尘等污染,守护城市环境“气质”。

  声音

  “今年我市还首次提出绿色拆迁的倡议,鼓励征迁单位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施工单位使用液压剪、金刚锯、水压刀、移动破碎机、移动喷雾机等科技手段,舍弃以往使用工程爆破、挖掘机作业等传统手段,以减小噪音、减少扬尘和垃圾废物,让建筑施工现场更绿色、更环保、更整洁有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强化“人防”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大“技防”力度,对全市132个在建项目安装了施工扬尘在线监测设备,成功实现建筑施工污染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这种“互联网+监管”综合治理模式为全国首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我市还将围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全面推进绿色文明施工,进一步完善实现监测系统与工地现场自动喷淋系统的实时在线联动,从快从重查处建筑工地施工扰民行为,并建立健全通报曝光制度,综合运用整改、停工、约谈、记分、立案处罚、限制评优评先、列入“黑名单”等手段,进一步加大防治查处力度,力促建筑施工智能化、制度化、长效化,推动我市文明施工水平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蔡柳楠

通 讯 员 陈兴宇 张文键

  神器“天眼” 360度监控扬尘

【今日关注】“天眼”盯着 “黑科技”加持 漳州有效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

  本报记者 蔡柳楠 摄影报道

  7月初,我市建设工程远程视频监控指挥中心投用,并在全市132个在建项目安装了施工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市管在建项目安装率达100%。记者在新建成投用的市建设工程远程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看到,由12块液晶屏组成的监控大屏上,各在建工地实时状况清晰可见。在线监管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即可操控工地监控探头实现360度无盲区全方位监管,且工地降尘喷淋次数、时长均可在“天眼”平台留痕备查。当施工现场PM10值超标时,该平台还会向对应的辖区监管人员发送预警短信,监管人员可立即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实现动态化在线监管,并给予扬尘污染责任主体有效震慑,提高文明施工自觉性。

本报记者 蔡柳楠 摄影报道

  云霄:智能化监测超标自动报警

【今日关注】“天眼”盯着 “黑科技”加持 漳州有效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

扬尘监测“神器”在工地“上岗” 郭扬 文/图

  7月23日,云霄县城早早被夏日晨光唤醒,繁华街景一隅,复兴路东段(旧实验小学)片区改造建设项目进入“奋战”模式,雾状喷淋装置、防尘雾炮机等装置随之启动,一片柔和的雨雾覆盖施工区域。此时,工地门口右侧的扬尘监测联动系统显示屏上,实时播报着空气质量监测信息,PM2.5为10微克/立方米,PM10为17微克/立方米。

  “可别小瞧门口这套法宝,它兼具视频监控、实时检测、远程预警等功能,监测扬尘有效又便捷。”正在维护电箱设备的工程安全主管黄猛松,“晒”起了眼前的扬尘监测联动系统。

  近年来,随着云霄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区街边在建工程增多,PM2.5、PM10成了不少居民关注的指标。如何降尘、如何检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住建局牵头推广智能化扬尘监测联动系统,并加强对在建项目进行循环检查,督促施工单位配全降尘设备,落实扬尘防治措施。

  今年2月,黄猛松口中的扬尘监测“神器”在工地“上岗”。这套智能化设备配备视频监控、噪声监控、气象及数据采集等系统,与省住建厅项目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对工地周边可吸入颗粒含量进行连续不间断监测。经由设备实时监测的数据,实时传递到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监控平台,并传送回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电脑系统中,实现了无缝对接、全面监管。一旦监测数据超标,线上自动报警、倒逼整改,真正实现全天候、无时差、零距离监控扬尘污染源。

  “最近,我们还购置了新型移动式洒水车用于清洗路面。随着工程的推进,主体建筑外围也将配置环形管网喷头。施工环境会越来越好,周边空气会越来越清新!”工程负责人黄建芳说。有了“智能天眼”倒逼工作落实,黄建芳身后工地的降尘配套,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完善,朝着科技化、精细化迈进。工地外围遍布雾状喷淋装置,车辆进出大门先过循环自动洗车系统,防尘雾炮机、高压水枪冲洗机交替使用……如今,工地长出“眼耳鼻”、一线常下“毛毛雨”成为复兴路东段(旧实验小学)片区改造建设项目的施工新常态。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