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吴雨 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转型升级压力犹存,中国制造的走势引发社会关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优势,既是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提出包括稳定制造业投资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的精准发力有助于提振信心、化解问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稳定制造业投资就是稳增长、保创新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对经济发展而言,投资稳则预期稳,创新活。会议提出的“稳定制造业投资”备受关注。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实现平稳运行,发生一些积极的转变。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处于全年增速预期目标区间。 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相对平稳,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3.1%,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10.1个百分点。在上海、宁波、苏州等诸多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增幅明显。 稳定制造业投资,也是稳定产业链布局,稳定发展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制造业企业包括国内加工密集型产业出现到周边国家寻求投资发展机会的现象。专家认为,尽管目前规模不大,也属产业正常转移。从长远看,稳定制造业投资,将有助于稳住产业链优势,稳定发展的信心。 宏观政策精准发力 助力制造业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其中,特别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1709亿元。减税政策在制造业等行业表现明显。 当前,金融系统正加快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银行业信贷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对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等领域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多措并举 畅通发展“脉动” 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盘棋。实现制造业提质增效,同样需要消费、产业、金融等全面考量。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会议围绕补短板、增加中高端供给、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3个百分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智能制造的工业新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将制造优势与网络化、智能化相叠加,中国制造正探索数字时代新供给能力。 减税降费提振消费、促进转型;补短板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这些都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