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是传统服装生产大县,智能制造再塑产业新优势。在赢家时装有限公司,一块块布料按客户个性化数据自动裁剪,一片片衣料通过智能排产系统传输给合适工位。智能化帮助企业降低70%管理成本,工人工资明显增加。 于都县委书记蓝捷说,近5年,于都6万多名服装业从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未来要让30万人返乡。 从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专家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典范的“山江湖工程”,到今天全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把绿色生态作为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抚州市委书记肖毅说,良好生态提供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高质量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不靠海、不沿边的江西,新世纪以来积极东进西入、南上北下,对接长三角、闽三角,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刚刚公布的江西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令人瞩目: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35.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21.5%。 1978年,江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5元和141元,到去年已分别增至3.3万元和1.4万元,实现了从百元、千元到万元的大跨越。 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这是新时代江西的新使命,这是新时代江西的新征程! 基于宗旨:再创“第一等的工作” 一曲悠扬的兴国山歌传唱80多年:“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85年前,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称赞兴国县“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苏区干部好作风”传承至今,底色不改。 赣南山区道路艰险,崎岖难行。2018年5月30日,会昌县小密乡扶贫干部钟永春走访贫困户后,骑上摩托车返回乡政府,途中发生车祸,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钟永春的曾祖父钟同桂烈士1934年长征北上后再无音讯。年轻的后来者,把青春的热血洒在脱贫攻坚的战场。据不完全统计,江西近年来40多名干部牺牲在反贫困斗争的一线。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党的初心使命,宗旨恒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迎来发展勃发时期,但同时也是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转型期、弯道超车“窗口期”。红土地迎发展大考的同时,也是一场干部作风和能力大考。 建机制、强队伍,江西激励基层干部奋斗新时代、再创“第一等的工作”。瞄准“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集中发力、猛药去疴;除“文山”填“会海”,为基层“减负”“松绑”;问诊“考核病”、拆除脱贫“花架子”,刀刃向内开展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体检”。 宜丰县芳溪镇党委书记黄佳锋发现,自从试点开展“考核重日常、考评看民意、考用比实绩”的干部绩效考核之后,身边同事“混日子的少了,敢担当的多了;坐机关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 江西省政务服务办主任廖裕良说,江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背后,是干部“直面短板敢作为、创新思维善作为、抢抓机遇快作为”的作风建设。 70年弹指一挥间,70年砥砺奋进。孕育了中国革命伟大精神、开启共和国伟大预演的红土地,已旧貌变新颜,今朝更好看。 井冈巍巍,赣水苍茫。红土地从壮丽70年走来,向新时代奋进,她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宣誓:新长征路上,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再奋斗! (新华社南昌7月2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