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创业圈中的保护主义者担心印度互联网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外国公司的“殖民地”。今年2月,时任Flipkart执行董事长的萨欣·班萨尔在一次商业会议上对观众表示:“我认为我们有机会建立一批在印度土生土长的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针对其他公司设置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而是应该保证市场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我相信,有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印度公司会有巨大的优势,我们创立的公司未来必定能走向世界。” 班萨尔在班加罗尔的一家公寓里参与创建了电子商务公司Flipkart。2018年,班萨尔将他持有的该公司的股份,出售给了沃尔玛。之后,他成为初创公司的关键早期投资者。2019年,他在Ola投资1亿美元。为了将掠夺成性的投资者拒之门外,汽车共乘行业巨头Ola的CEO兼联合创始人巴维什·阿加瓦尔修改了股东的投票权。在Ola持有大量股份的日本大型企业集团软银最近希望在这家出租车聚合服务提供商投资10亿美元。但据媒体报道,阿加瓦尔拒绝了软银的出价,因为同意软银投资意味着需要稀释他的股权。 政府着手保护本地企业 对于本土创业者的担忧,监管部门也做出了反应。其中一项最值得关注的举措是关于数据本地化的命令,其目的是保护印度国民的隐私数据。这项命令强制公司将他们生成的数据保存在印度国土境内,得到了Paytm和Phone Pe等金融技术公司的支持,但也遭到了跨国企业的反对。 但该举措的反对者认为,这种声势浩大的转变不现实,因为技术和运营问题很有可能会放缓命令落实的速度。德里一家专门从事技术和政策法律的法律机构Ikigai Law的CEO阿尼如斯·拉斯托吉认为:“在执行数据本地化的时候,需要考虑许多问题。你在哪里找到足够的空间来建造服务器集群,保存海量的数据?在一个国家内保存所有数据就能减少风险吗?” 随着印度手机用户的迅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手机用户生成的数据将从2010年的4万PB(千万亿字节)增加到230万PB。IT for Change的执行董事帕敏德·吉特·辛格表示,公司在印度生成的数据应该作为国家资产。“我们没有理由如此轻易地放弃我们的个人数据。政府应该制定政策,要求这些公司付费才能利用这些资源。” 保护主义者关注的不只是内容方面。从金融技术到时尚行业,游说者一直在努力将本土创业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例如,游说集团India Tech的CEO拉米什·凯尔萨萨姆表示,该机构希望保证电商行业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该游说集团的成员包括MakeMyTrip、Ola和Quikr等。“我们担心外国公司可能会违反与监管问题有关的法律。我们希望保证在涉及到关键监管问题时,印度公司不会陷入劣势。” 今年6月初,有多位初创公司投资人(资本规模达到8亿美元)在Funders Forum Collective上达成合作,联合应对外国投资者的挑战,同时作为一个倡议平台。 印度零售协会和德勤在2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1年,印度电商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因此印度本土与外国投资者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但不论最终哪方胜出,消费者应始终是受益者。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