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才提到的关于提高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积极研究。目前,从我以上介绍的数字来看,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总体规模占我国A股市值的3.1%,这是继公募基金之后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的监管比例上限是30%,行业实际用的是22.64%,跟监管的比例上限相比还有7.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还有一定的政策空间。下一步,我们考虑在审慎的监管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提高证券投资比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对不同的公司实行差异性监管。谢谢大家。 2019-07-04 16:22:53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请问下一步如何打造贯通粤港澳的金融脉络?谢谢。 2019-07-04 16:22:56 肖远企: 谢谢记者提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银保监会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研究,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监管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全力以赴大力推进金融行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的发展。我想今后可以有多种方式: 一是在推进大湾区金融机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让大湾区的金融机构在设立方面更加便利,而且鼓励有专业专长、适合大湾区特点的金融机构来这里发展。特别是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许多类似的金融机构,在大湾区的环境大有可为。 二是通过产品和业务的合作,现在已经有一些这方面的合作,今后是把产品和业务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比如我们需要的银团贷款、金融科技领域,大湾区大有作为,因为大湾区的产业特点对金融消费者、投资者都比较适合,在这些领域推动大湾区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在这里推出新的产品和不同的业务,来满足大湾区不同的金融需求。 三是加强监管合作。特别是在监管制度建设方面,要跟香港、澳门的监管部门有不同形式的沟通。比如昨天香港证监会主席、总裁就来银保监会拜会郭主席,对这个方面也进行了沟通,我们觉得非常有成效,今后在法规制度方面、市场准入方面、日常监管的方式方法方面要进行深度的合作,为大湾区金融业的发展和融合来创造条件。谢谢! 2019-07-04 16:25:5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近期银保监会在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取得了哪些积极的成效和进展?谢谢。 2019-07-04 16:30:29 杨丽平: 谢谢记者朋友。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银保监会近年来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要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先给记者朋友们报几个数字,然后再就您关心的问题做一点扩展。成效有几个方面: 第一,信贷增量扩面。在民营企业方面,今年以来,我们建立了一个民营企业的统计数据体系,我现在可以给大家报一下。5月末,对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余额是4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5.8%,前五个月新发放的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的公司类贷款51.48%,这是我们今年新建的一个统计数据体系。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方面余额是10.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9.5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了3.61个百分点;另外,从户数的情况来看,有贷款余额户数是192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205万户。 第二,降低融资成本。刚才周亮副主席已经汇报了,我简单汇报几个数字,民营企业贷款方面,前5个月民营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是5.98%,较2018年全年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92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平均利率6.89%,较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五家大型银行的平均利率是4.79%,下降了0.65个百分点。我们还对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减费让利做了一个统计,如果把信用放款和减费让利这两块加起来,银行通过承担或减免信贷相关费用,降低了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54个百分点,这三部分加在一起,才是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的下降。 第三,完善“敢贷愿贷”机制。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指导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管是全国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地方银行,把敢贷、愿贷的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另外,我们今年上半年在布置现场检查当中,有一个检查的重点就是机制建设情况。 第四,提升“能贷会贷”能力。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一是推广一些大中型银行,还有互联网银行做“小微快贷”等成功经验。比如建设银行的“小微快贷”,现在已累计为78万户提供超过1万亿元的贷款支持,他的“小微快贷”基本都是线上的。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浙江台州召开了一个经验现场交流会,推广台州银行业立足于当地服务小微企业的经验。记者朋友们很熟悉,在台州有三家城商行,规模都不大,但是做得非常好。近年来,台州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约25万家,这3家银行户均贷款只有27.7万元,非常低,1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户数占到了96.4%,专注做小微贷款。同时不良率控制得也很好,只有1.38%。 另外,我再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补充一点其他信息。我最近看到记者朋友和业内的朋友们很关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朋友在问,说大型银行在做小微金融的时候发力比较猛,对中小型银行,他的客户产生了一种掐尖效应或者是挤出效应,问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借这个机会作一个回应。确实,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大型银行积极发挥头雁作用,小微企业贷款速度确实明显增加,给大家一个数字,到今年5月末,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3.7%,绝对数大家没有感觉,但是较年初增长了23.7%,大家可能觉得增长速度还是蛮快的。是否对中小银行的客户产生了“掐尖”的现象,有没有挤出效应?我的看法是,首先,小微金融市场目前空间比较大,也给大家一个数字,对比税务总局统计的有纳税申报企业法人数,和普惠型小微企业法人和企业主的贷款户数,对有纳税申报的企业的贷款覆盖率是26%,这实际上就是正常经营的企业的户数和取得贷款的户数做一个对比,仅有26%的企业获得了贷款,也就是说市场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