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中国科技行业再次深刻感受到2000亿事件的巨大影响,市场再次陷入迷茫之中。这次,进门财经很荣幸邀请到了招商证券(600999)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泽晶,在路演中刘总提到,中国科技业的成长一直伴随着各种障碍,但依旧取得巨大进步。 通信设备,尤其5G已实现反超。在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中国无论在科研投入、人才储备、政策支持,还是代表性龙头公司方面,都已经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同台竞技。 华为、中兴不是偶然事件,千禧年以来,我国科技企业频繁面临发达国家压制,被压制范围主要集中在电子产业以及通信领域。 我们认为2000亿事件的目的是隐藏在背后的科技竞争。回溯历史,欧美抑制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并不是近两年才开始,过去20年我国科技类企业就多次被发达国家针对。 一、中国科技实力显著提升 01 IC设计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IC设计企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8年国内IC设计企业1698家,比去年的1380家增加了318家,同比增长23%,这是继2016年企业数量大增600家后,IC设计行业再一次呈现企业数量剧增的发展热潮。 其中,销售过亿的IC设计企业2018年为208家,占比12%,较2017年增加17家,同比增长9%。208家企业销售总和达到2017.64亿元,同比增加285.15亿元。 IC设计领域看,2018年美国在全球芯片设计领域拥有68%的市场占有率,是芯片设计领域的领头羊;中国台湾地区市场占有率约为16%,局全球第二;中国大陆则拥有13%的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同期增长2%,位居全球第三。 自2010年以来,最大的Fabless市场份额增长来自中国企业,从2010年的5%增长至2018年的13%。目前全球前50的Fabless公司中国企业有10家,而华为海思则以75.7亿美元的营收,排名全球第五。 目前我国高端通用芯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移动处理器的国内外差距相对较小。华为海思与紫光展锐已处于全球前列,2018年海思以501.18亿元人民币(约73.9亿美元)的营收在国内排名第一,收入增速达到29.5%,但与高通相比,仍相差79.9亿美元。 2)CPU中央处理器追赶难度最大。国产CPU的差距不只是技术实力,更在于软件及应用等生态环境。英特尔、AMD几乎垄断全球市场,国内相关企业约有6家,但都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担任国产替代重任的包括龙芯、申威、飞腾等国内企业无法与海外CPU龙头竞争。 3)存储器国内外差距同样较大。在内存与闪存领域中,三星和海力士拥有绝对优势,两大领域合计市场份额分贝为75.7%和49.1%。 中国厂商竞争空间极为有限,武汉长江存储试图发展3DNAND技术,但目前仅处于32层样品阶段,而三星、英特尔等龙头均可以规模化量产64层产品。而在NorFlash领域,兆易创新已经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商之一。 4)在FPGA、AD/DA等高端通用芯片领域,国内外技术相差悬殊,国内发展甚至有些停滞。 我们认为中国高端芯片的缺失是因为半导体产业缺少长期的资本投入、研发投入。2018年美国八家半导体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合计314亿美元,其中英特尔再次位居第一,研发支出达到135亿美元,资本开支达到152亿美元。 而国内集成电路领军企业中芯国际2018年研发支出6亿美元,资本开支18亿美元。我们认为随着中国对半导体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我国半导体企业未来将加速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 02 由弱至强的中国通信 中国通信领域经历了从“落后”到“追赶”,再到“比肩”甚至“引领”的发展过程。1G、2G时代,中国企业没有任何核心专利。到3G时代,中国企业开始拥有了部分通信技术专利,到4G时代,华为、中兴等已进入全球4G专利第一阵营,5G时代,中国有望迎来巨大突破。 3G时代:在我国发放的三张3G牌照中,中国移动获得由中国独自定制的TD-SCDMA技术标准,中国电信获得了美国高通主导提出的CDMA2000技术标准,中国联通(600050)获得了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标准。 我们认为在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仍然依赖海外通信企业技术支持。在2G、3G时代,爱立信是通信行业的龙头,市场份额一度超过40%,而华为、中兴在3G领域的专利基本为零。 4G时代:进入4G时代,中国对通信越来越重视。到4G标准制定时,竞争全球4G标准的包括中国的TD-LTE、欧洲的LTE-FDD、美国的UMB和wimax,但后两者相继失败,中国与欧洲合作推动LTE成为国际标准。 在全球范围4G领域专利中,华为公司拥有专利数量占比已达到25%,截至2015年,在全球范围300多张LTE网络中,华为公司建设了超过154张4G网络,所建网络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46%的市场份额。 虽然在“核芯”技术上与国际巨头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华为、中兴无疑已处于4G第一梯队。 5G时代:2016年11月3GPP在美国召开会议,选定了华为PolarCode作为5G在eMBB场景短码编码方案,标志着中国通信在5G时代有了更高的话语权。 根据德国专利数据公司依普利帝客斯公司统计,截至2019年3月,5G通信标准必要专利的申请件数中国占34.02%,申请件数最多的企业是华为技术公司,所占份额为15.05%。 目前,华为已在全球30个国家获得46个5G商用合同,5G基站发货量超过10万个,居全球首位。 中国通信设备商话语权提升。截至2018年三季度,前五大通信设备商分别是华为,诺基亚,爱立信,思科和中兴通讯(000063),CR5达到75%。中国厂商市场份额亿达到45%,其中华为市占率为28%,其在电信设备业务上的收入几乎与诺基亚和爱立信的收入总和相当。 我们认为中国通信能在5G时代快速赶超美国有几大原因: 1)美国运营商的网络覆盖率低于中国网络覆盖率。我国光纤和宽带基本遍布各个村落,而美国高速光纤网络覆盖不足,美国运营商想将5G信号转化为室内WiFi,而这种固定5G无线技术并不能真正算5G商用化。此举推迟了美国运营商在5G领域的发展速率。 2)中国通信企业在5G专利拥有话语权,美国运营商在部署5G时无法忽视。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通信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一直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其中包括了大量的5G战略布局专利。 在5G专利领域,即便与老牌的高通公司等相比,华为、中兴在专利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遑多让。对于海外运营商来说,在5G商用化的道路上无法绕开华为和中兴的技术。 3)研发投入领先。华为研发人数达到8万人,远领先第二名诺基亚。2018年华为研发投入资金近140亿美元,超过其余三家设备商投入总和。 4)美国运营商对于5G的快速商用能力落后于中国运营商。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我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产业经济贡献》认为,2020-20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03 基础软件差距显著,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在软件领域相对薄弱,尤其在系统软件领域和支撑软件领域。以功能分类,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