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社新闻中心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7
摘要:新闻中心是科技日报社承担日常新闻采访报道的骨干部门。 这是一个年轻的部门,它不仅只有四岁,而且成员一半以上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
新闻中心是科技日报社承担日常新闻采访报道的骨干部门。
这是一个年轻的部门,它不仅只有四岁,而且成员一半以上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它不仅为科技日报贡献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而且培养了一支敢打、善打硬仗的记者队伍。
善打硬仗的队伍
注重营造浓厚的业务环境和和谐的工作环境,是新闻中心领导班子几年来的工作重点。连续几年来,在每周的新闻业务研讨中,中心全体人员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和自由坦率的交流,切磋新闻业务,共同获益;在平时的业务实践中,从选题的策划到如何采访,如何构思成篇,以及文章的修改,中心主任都尽可能与记者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科技周、北京科博会,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时代先锋、典型城市等重大宣传报道中,新闻中心承担了科技日报60%以上的报道任务。
在日常报道中,与其他部门共同策划,出选题,为报社品牌栏目"科报视点"、"科技之谜"、"专家论坛"、"前沿人物"、"维权说法"、"现代军事"等专版提供了大量紧跟新闻的纵深稿件,为各类媒体广泛转载。
在典型人物宋鱼水、张云泉、于凯、杨业功、侯祥鳞等的采写中,肩负重任的新闻中心记者显示了才华和实力,在同行间的同题竞争中成为亮点,受到大家的称赞和中宣部的奖励和好评。在中宣部布置的科学发展观系列报道中,新闻中心记者刘莉撰写的7篇稿件中有6篇被中央电视台摘播。
2005年,罗晖等两名女记者主动请缨,参加了"珠峰科考"活动,在海拔5200米的科考活动大本营居住了近一个月时间,经常深入海拔5400米的科考工作现场采访,克服了生理上、心理上的困难,在艰苦的环境里写出多篇具有科技特色的新闻稿。
自主创新是最近两年我国的重要时代主题,也是本报报道和言论的重中之重。在自主创新的典型报道中,记者张显峰、陈磊等表现非常抢眼,深入深圳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深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系列报道,不但得到社会和媒体同行广泛注目,还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好评,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
我国软科学发展20周年之际,新闻中心记者采写的系列报道,得到国务委员陈至立和科技部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报道中,新闻中心超前策划,积极组织,在采访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采编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写出了不少有鲜明特色的报道,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成为主流媒体的一个亮点,报道被广泛转载。
铸造精品的团队
作为报社产生新闻的中坚力量,把新闻业务搞上去,逐步提高记者的业务素质,多出新闻,出好新闻,是新闻中心的追求。
几年来,新闻中心不断树立"科技为源,读者为本"的理念,实践"三贴近"原则,在宣传报道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共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人大好新闻、全国政协好新闻等全国性新闻奖50余人次,报社表彰的年度采编工作"十佳"中有60%以上是新闻中心记者。
2004年,科技日报获得3个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新闻中心就占了两个。2005年,科技日报获得4个中国新闻奖,两个二等奖为新闻中心记者所得。2006年新闻中心记者获得中国新闻奖两个二等奖(通讯和言论),一个三等奖,包揽了报社所有的中国新闻奖文字奖项。2007年报社四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新闻中心记者采写的占3篇。几年来,总共有15人次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占新闻中心人数的60%。中心主任张文天在六年之内,连续三届获中国科技新闻奖;连续三届获中国新闻奖。
新闻中心2003年被中宣部评为抗击非典宣传先进集体,中心党支部被报社党委和科技部直属机关党委评为2004-2005年先进基层党支部。并在连续几年报社年终考评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优秀记者的摇篮
新闻中心大多数成员是到报社不久的年轻人,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甚至脱颖而出,是报社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新闻中心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
在平时的业务实践中,从选题的策划到如何采访,如何构思成篇,以及文章的修改,中心主任都尽可能与年轻记者进行沟通,予以指导,同时让老同志现身说法,让他们丰富的经验得到放大。
年轻人的业务水平,在不长的时间里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已经成为新闻中心的业务骨干力量。房琳琳调到新闻中心工作时间不久,但工作勤奋,写出了多篇有分量的报道,其中她单独完成的有关老一代革命家聂荣臻的文章,广受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张显峰在本报开辟的个人言论专栏写作技巧不断成熟,得到社内外的肯定。
近几年有6位年轻记者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4位年轻记者分别被评为报社年度"采编十佳",刘莉同志以出色的报道获得了美国"发展中国家青年记者奖"。2005年,参加工作刚满两年的年轻记者张显峰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是全国获此殊荣工龄最短的记者。
新闻中心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的成绩,首先在于能够在"三项教育" 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形式,以业务拓展为抓手,提高全员素质。其次,新闻中心领导班子的紧密团结和愉快合作也是保证中心正常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所有新闻中心成员能够相互尊重,相互补台,遇事商量,坦诚相见,秉公办事,倡导敬业,精诚团结。这正是这个集体赖以成长的基础,也是一个优秀团队不可或缺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