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忙碌的一年,广东瑞恩科技有限公司交出了2018年成绩单:营业收入突破8000万元,比去年增长15%左右,和2016年相比,则实现了翻番。这家2017年被列入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的企业,营业收入已经提前实现了倍增。 谈起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公司总经理吴成锐告诉记者,多亏了东莞市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科技金融融合政策。依托这些政策,企业获得了银行13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并且贷款的利息也获得了政府财政资金的贴息支持。这些举措让企业加速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在助推“科技+金融”成为科技发展新动能方面,目前东莞已经建立了“拨、投、贷、补、贴”相结合的东莞样本,取得了较好成效。 去年政策受惠企业超千家 1月8日,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印发了201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记者从中了解到,东莞通过激励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规模居全省第二。来自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前3季度累计发放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贷款68.07亿元,惠及企业1012家。 早在2015年,东莞就制定了《东莞市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对获得贷款的企业,市财政按其贷款项目建设期内实际支付利息最高不超过70%的比例给予贴息,同一项目贴息时间最长不超过2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贴息100万元。 位于东城科技园的凯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格精密”)就是东莞专利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的受益者。虽然目前已经进入了行业的淡季,但是凯格精密的员工仍然因为订单比较多需要加班。 凯格精密是一家以生产全自动锡膏印刷机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全年的营收突破5亿元。公司总经理刘小宁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凯格精密就通过建设银行专门面向科技型企业推出的“科技贷”,用专利做抵押贷款了10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和研发投入,然后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了续贷,同时也获得了政府的贴息。“虽然相对于现在凯格精密的体量,贴息的钱并不算多,但还是帮了企业不少忙,很感谢东莞的政策。”刘小宁说。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除了传统的财政补贴,东莞市实施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并且设立了2亿元信贷风险资金池,同时将原来每年600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提升到9000万元。 事实上,科技企业如何获得金融的助力一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吴成锐告诉记者,相比于获得的企业贷款贴息,他更开心的是企业能够获得贷款。原来,广东瑞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型的公司,在东莞设立了4个研发办公室,生产部分则全部外包。该公司基本上没什么固定资产,像传统企业一样通过抵押资产获得贷款也就无从谈起。“还好银行开设了科技信用贷款。”吴成锐笑着说。 在2017年,广东瑞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建设银行东莞分行、东莞银行、中国银行东莞分行3家银行的科技信用贷授信。授信额度为1300万元,目前已经陆续使用了1000万元左右。“通过科技信用贷获得贷款后,一方面加大了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另外一方面也补充了流动资金,改善了流动资金紧张的局面。”吴成锐说。 广东健客医药有限公司也是科技信用贷的受益者,2017年4月,广东健客医药有限公司和建设银行东莞分行签署协议,获得了建设银行东莞分行的5000万元科技信用贷额度。 据了解,东莞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银行加大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荐了4058家高新技术企业、286家倍增试点企业和910家协同倍增企业给合作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放贷力度。去年前3季度,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签约合作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481笔共68.07亿元,惠及企业1012家。 同时,东莞还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推动创投机构来莞集聚发展。安排了首期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目前投资大研自动化、沁智智能等企业9家,投资金额达1044万元,引导受托管理机构投入522万元。集聚创投机构来莞发展,截至去年上半年,注册地位于东莞市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共有96家,管理基金达到224只。机构数量及其管理基金数量,均排在珠三角地区第四位,仅次于深圳、广州、珠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