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拓展协商议政平台,推行联动联创、互动互连。建议进一步完善两个端口:外联——兄弟省市政协,不仅有外出考察,还要有政协工作之间学习互动,改善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内联——政府各部门,尤其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尝试建立网上兼职委员代表联络员,建立直通车,撰写提案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方便快捷,找线索找资料互通有无;互联——社会各界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尤其是各种学会和协会组织,整合各自独特资源,通过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成效等形式,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发挥各类资源的集约化效应,搭建合作共赢平台,让各类资源作用显性化、扩大化。 第二,推行网络化,实现四同步,进一步打造智慧政协,提升社会属性。把政协视察、访谈和调研活动,通过网络化现场接入,一方面是实现政协委员、领域专家、新闻媒体和社会群众等四个方面的同步,同步调研,同步协商,可视可闻,互动问答。另一方面,实现讨论问题与解决问题、委员建言与专家献策、政治协商与媒体关注、政府行政与群众监督四个环节的同步,既可给政协组织注入时代气息,改变行为模式,又可取得更加广泛地社会效应,达到更加充分的监督效果,提升政协的社会属性。 第三,搭建特色平台。根据界别构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打通界别互动或功能互补的渠道,充分发挥各个界别的独特作用。对联系比较紧密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等界别,采取以“组织”为纽带,在参政议政中加强与其相对应组织的联系和协作;对行业性较强的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界别,突出以“课题”为纽带,按照特长和兴趣所在,选择他们共同关心的课题,组织委员开展专题座谈、调研考察等。 第四,建立界别委员履职量化管理。如要求各界别委员每人每年至少要撰写一篇提案、提交一篇大会发言或反映一篇社情民意信息,每年参与本界别履职次数不低于一定比例。同时,每年由界别协同联系的政协专委会牵头组织一定次数的调研、考察和民主监督活动,通过调研考察与学习交流,拓宽界别委员视野、活跃思维,增强履职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