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培育可可良种 贡献科技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23
摘要:■本报记者王玉洁 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内,一棵棵可可树上长满白色或紫红色小花,在一片葱绿中分外惹眼。 “每年五六月,可可进入花期,9月前后开始大量结果,次年二三月迎来主收获期。”6月22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香

  ■ 本报记者 王玉洁

  万宁兴隆热带植物园内,一棵棵可可树上长满白色或紫红色小花,在一片葱绿中分外惹眼。

  “每年五六月,可可进入花期,9月前后开始大量结果,次年二三月迎来主收获期。”6月22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香饮所)副研究员李付鹏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可可的果实多是梭形的,像个小橄榄球,常常吸引许多好奇的游客拍摄。

  可可豆经过加工,可制成巧克力,爱吃巧克力的人大多知道可可,但鲜少有人亲眼见过长在树上的可可。“可可很稀奇,和很多游客一样,我第一眼见到它时,也被它奇特的外观吸引了。”李付鹏说,2012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他来到中国热科院香饮所,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喜爱投入到可可的研究中来。

  “可可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国内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部分地区及台湾等地,我国市面上可可制品的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可可很具有研究价值。”李付鹏说,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种在这里的可可有着非凡的生命力。

  这8年时间里,他和团队成员一直致力于可可等香料饮料作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先后从10余个国家抢救性收集引进278份可可资源,首次引进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大花可可、双色可可等珍贵野生种,并在海南创建了我国首个可可种质资源专类圃,使我国可可资源保存总量超过400份。

  “这些基础研究不仅丰富了国家种质资源,也丰富了可可的育种材料。有更多育种材料,才能选育出更好的品种。”李付鹏说,一粒可可种子从发芽到结果,需要2年到3年,到了第五年就可进入丰产期,其经济寿命长达30年,此外可可还可以在椰子、槟榔等经济林下间作种植,利用闲置的自然和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出。

  良种是可可产业发展的基础。利用系统选育和人工杂交技术,李付鹏团队创制筛选出了93份可可优良新种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可新品种“热引4号”。

  此外,李付鹏团队制定完善了可可的种质资源描述评价技术体系,实现了资源鉴定评价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支撑,他们成功分析出可可蔗糖合成转运的3个基因家族,明确了基因时空表达模式,揭示了可可产量形成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分配机制,同时初步确定了与可可脂含量相关的关键基因,为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当前李付鹏入选第二批“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南海名家”序列。“作为一名研究海南特色热带作物的科研人员,能获此殊荣,我感受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对热带农业发展的重视。”他说,做这一行要花十几年甚至是二三十年时间,才能收获好的研究成果。未来他愿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为海南做大做强做优可可产业贡献科技力量,并加入海南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

  (本报万城6月22日电)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