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算法工程师(来说),并不是工作难找,而是在经过行业泡沫期后普遍炒高的待遇下,达到理想高薪资待遇并符合公司预期的工作会显得难找。”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的话点出了AI就业市场的现状。他认为,行业进入正常的“洗牌期”,大浪淘沙,马太效应开始显现,越来越多地资源和人才会向头部企业聚集。 薪资水涨船高,创业公司压力大 就业竞争加剧、岗位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岗位的年薪水涨船高。 章国锋介绍,3年前他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年薪基本在30万左右,后来上涨到35万左右,再到现在的40万。他认为,这种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很理性”。 “我感受到的是人工智能行业的薪资待遇普遍偏高,但大多数AI公司的盈利能力似乎又没有那么强。这其实是很难持续的,特别是一些小的创业公司。” 他提到,主打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业公司往往会开出比互联网大厂更高的薪资。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如果薪资没有优势,创业公司很难抢到优秀的人才。 高薪或许可以抢到人才,但盈利能力能不能跟得上? “可能很多AI公司还是在持续亏损,而且亏损可能在变大。我感觉这是一个矛盾,也跟现在AI落地场景还不是很多有关系,因此AI热潮开始在降温。”章国锋说。 一位今年刚入职某互联网大厂的985高校毕业生表示,自己曾为工作机会和薪资考虑过AI创业公司。最终不去的原因有三,一是AI过于火热、泡沫严重,依赖于此的公司长期发展形势不明;二是作为员工,选择要对自己最有利,和创业公司在风口上赌博风险太大;第三,大厂业务广泛,根基牢固,相对稳定。 姚志强也对澎湃新闻()提到近几年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薪资被大幅炒高的现象。 他表示,由于近些年人工智能相关岗位需求剧增,加上前几年有些被过度炒作,薪资已经被炒的很高,无疑给相关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人工智能人才薪资待遇方面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是人才水平良莠不齐,人才引进风险居于高位。” 采访中,就有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表示,好的人才一直都紧缺,但今年不会像往年那么大手笔的招聘。 市场热度过高也带来人才稳定性的问题。姚志强谈到,不少算法工程师为获取更高薪水频繁跳槽,对个人对企业其实都不是最好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