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从“来蓉”到“留蓉” 看全国最佳引才城市背后的创新源(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5
摘要: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实验台架高速运行,振动冲击声气势磅礴。和平日一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关注着相关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世界首创新能源“空铁”的运行,“空铁”的第一条商

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实验台架高速运行,振动冲击声气势磅礴。和平日一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关注着相关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世界首创新能源“空铁”的运行,“空铁”的第一条商业线将在成都诞生……从1981年来蓉至今,翟婉明人生几乎一半的时光,都留在了成都,那些夺目的成果与创新,也大多诞生于成都。

再将视线聚焦到成都的创业星辰。今年4月,四川科创板第一股成都先导敲响了上市锣,其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进就是一名“蓉漂”。2012年,李进辞去阿斯利康全球化合物科学总监的工作,回国创办了成都先导。也正是在这片沃土上,他的梦想从种子破土长成了参天大树。目前,成都“科创板军团”总数已经达到4家,居中西部第一。

在成都,各类人才术业有专攻,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更是改变这座城市未来生长方向的一群人。他们矢志不渝地探索与实践:是创新星群里的星辰,虽点点星光,却闪亮耀眼;是创业茂林里的大树,跬步拔节,却势如破竹。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成都拥有国家、省、市级重点人才计划2938人,孕育出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18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全市累计落户的青年人才达35万人。

而截至2019年12月底,成都共有两院院士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56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80人。

在2019年,成都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在世界城市中排名第93位、超过深圳,本地高校应届生留存率居全国第三,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更荣获了“2019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并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

进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成都带来了时代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构筑增长极、形成动力源,为创新人才提供最优越的发展环境。在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成都出台人才新政“2.0版”,围绕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风口,抢抓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战略机遇,吸引汇聚天下英才共建西部科学城,释放城市发展新机遇、激荡产业发展新蓝海,让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能级,实现从追求人口红利向释放人才红利的战略性转变。更好的成都,遇见更好的你。

专家声音

四川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柴剑峰:

成都要形成 人才吸引的长效机制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人才在国家竞争和区域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此,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汇聚人才资源,通过优质的人力资本积累与开发来支撑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如何长期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周边地区?重点在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人才吸引的长效机制,提升成都人才制度竞争力,并转化形成科学、高效的人才治理路径。

创新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环境。优化人才环境的前提在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度。

构建良好高效的工作成长环境,继续加大财政教育支出,关注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等教育,加强对布局在成都的2个“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6个“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6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投入,持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成都发展提供足够的后备人才保障。

建设兼容并蓄的城市开放环境。坚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通过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特别是优质人才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与发展软实力。

营造舒适宜居的生活人居环境。健全医疗、教育、体育等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图书馆数量、质量,加快、加密城市交通供给,控制成都市房价水平,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吴怡霏 宋妍妍 曹凘源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