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一边刷新闻一边赚钱?趣头条究竟是不是“资本骗局”?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4
摘要:一边刷新闻一边赚钱?趣头条究竟是不是“资本骗局”?

趣头条究竟是不是“骗局”?

在百度问答里有108个回答。

排名第一的用户是这么说的:这类软件先是让你吃点甜的,之后就越走越黑,趣头条这个软件在电视上都放过广告,说明它的后台有多硬,软件真不怎么样阅读的时间越多金币就越少,界面还一大堆广告,我把它卸载了之后就天天给我来短信入账多少钱,事实上都是假的让你再一次安装他的软件,我现在把他们的号码都拉黑了,还有网上那些好评都是刷出来的信不得。

所以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和什么样的产品呢?

以下是一位曾经的员工的说法。

2017年机缘巧合成为趣头条的一员,前段时间看到前公司在北京的媒体刷屏了,满是感慨。不吐不快。

很多人好奇,悄无声息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又孕育了一家超级独角兽,而且速度简直是太太太快了。

快到很多消息灵敏的媒体记者都没听说过这家公司。

这还是在前有今日头条,腾讯天天快报,后有一点资讯、UC头条,巨头扎堆的领域里实现的。

2016年年中才正式上架App Store的趣头条,其实最早是一个做了失败项目的team,为了团队不解散很多人失去饭碗,他们接受了心血来潮的一个idea,将网赚和算法分发的新闻阅读结合了一下,试了试,然后...

2016年6月上线的趣头条,10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用户从0到600W+的爆发增长。

2017年3月趣头条2.0版本上线三个月后,即上线一周年之际,趣头条在APP Store资讯类一度排名第5位。

2017年10月份,我还在趣头条的时候他们的日活已经接近800万,年底过千万,拿到腾讯领投的2亿美金融资,一点也不奇怪。

“趣头条考虑最快今年在美国IPO,寻求不超过30亿美元的估值”,30亿美金是什么概念,陌陌2014年年底美股上市当日股价大涨的总市值。

彭博社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朋友圈一个文笔颇佳、三观很正、应该也很有节操的某门户科技频道主笔来了这么一句,

“这公司都值30亿美金!”

趣头条为什么值30亿美金?如果仅仅跟竞品对比,算法、内容、App产品本身的质感它当然不值,但是它的发展潜力值不值30亿美金就是另外一回事。

说实话,我看不到资本层面的动作,腾讯的意图、对今日头条的防守,看不清也就不好说。

30亿美金可能是有点虚,但趣头条为什么增长这么快,我倒是了解一二。

这家公司是魔都少见的很拼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周六上班,晚上加班是常态。

网赚模式,收徒拉下线,并不新鲜,但是趣头条对用户金币敏感度的拿捏炉火纯青,运营层面有节奏的动作不断复盘直到形成一个成熟的打法,内容层面不断扩团队补短板,技术层面不断找硅谷高人...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颇为屌丝,而屌丝一旦专注起来,开始有清晰的愿景并且能拧成一股绳,那就不可小觑了。

这也是一家运营驱动的公司,一家有些“灰度”的公司,有点早期阿里巴巴的感觉。他们目标清晰,研究民粹,揣摩用户心理并且反复实证后无论是新增还是日活,数据越来越好看。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中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屡屡上演农村可以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实历史。

我们身处一个二元社会,沉默的大多数并非没有发声的意愿,而是接触不到发声的渠道。身处一线城市惯了,让你下沉,他们的需求,是否真的能够听到,能够感知到?

智能手机市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从小米的互联网风口论开始,然后OV打了雷军的脸,OV重现渠道和品牌的威力。然后小米补线下渠道的短板,回归产品、开始真正塑造没有短板的品牌之后,之前布局的手机、电商、智能生态全面发力。

渠道-互联网-渠道,线下-线上-线下。洼地填满,正好转了一圈。同时,智能手机全面普及。

借着智能手机普及的东风,下面会是什么戏码上演?

一线-二线-三线,

下沉,裂变。

这是互联网新阶段。拼多多和趣头条就赶上了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拼多多假货成堆,但是你那些远在三四五线的亲戚朋友,人手一台手机在朋友圈在家长群里疯狂转发拼团。

趣头条内容低劣,但是有多少底层人群,他们的时间不值钱,对几块、十几块零钱又特别敏感,只要没门槛没难度可以获得一些小恩小惠,就能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

智能手机真正地向社会所有阶层的人普及后,沉默的大多数,开始发挥自己的力量。

类似的例子还有快手,在快手大红大紫之前,那是一个割裂的世界。与一线城市那一小撮自诩为精英的人绝缘,却跟社会最真实的地方接近。

趣头条的用户看起来是奔着钱去的,但是这些用户恰恰是有大把零碎空闲时间,又喜欢占点小便宜,他们为了零钱可以付出的努力超乎想象,很容易养成用户习惯(资讯阅读几乎没有门槛可言,算法精准分发养成的阅读瘾并不是绝对的壁垒,八卦、怪力乱神、底层欲望大家都可以做)。只要爬虫、推荐算法和内容慢慢补齐,成为行业的一匹黑马,狙击今日头条,不是不可能。

以前免费是互联网1.0的核心模式,以后互联网2.0可能是给用户补贴了。

互联网服务免费就占到便宜了,不,用户真金白银拿到手才行!与其给作者补贴,流量分成,不如给用户补贴,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容忍并不出色产品再慢慢变出色。只要这个领域的真实门槛并不高,用户可替代产品一大把就行。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