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摩尔定律的推进,制程工艺的难度和生产的工序都大幅增加,同时成本也大幅增加,特别是进入28nm以下制程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20nm和16/14nm制程的成本一度高于28nm,这是摩尔定律运行60多年来首次遇到制程缩小但成本不降反升的问题。这也使得28nm一度作为最具性价比的制程工艺长期活跃于市场。 即便是随着20/16/14nm成本的降低,28nm工艺也依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特别是在格芯、联电放弃10nm以下先进制程之后,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的成熟制程上,不少晶圆厂还基于28nm推出了在低功耗、防辐射、低软错误率、耐高温和EMC、车载可靠性上更具优势的FD-SOI工艺,使其更适合物联网(IoT)在成本、功耗和性能方面的要求。 虽然目前手机芯片即将进入5nm制程工艺,但是在物联网、工业、新型存储等众多市场,28nm仍是比较主流的制程工艺节点。而且28nm以下的40/45/65nm也有着不小的市场。 从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占比来看,目前28nm占比仍有14%。而其28/40/45/65nm的总体占比更是高达30%。 显然,对于上海微电子来说,其28nm光刻机的顺利推出,将打破国外厂商的对于IC前端光刻机市场的垄断,可覆盖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国产替代趋势之下,将有望大幅提升其光刻机的出货量、营收和利润率。同时,也将帮助国内的晶圆代工厂降低对于国外半导体设备的依赖,进一步提升半导体制造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提升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整体实力。
微信公众号搜索" 驱动之家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