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波的蓝莓采摘园在省内都很“稀罕”。 长势良好的红心猕猴桃已经挂果。 退伍回来的姜广敏一头扎进了大山里种植金银花。 王忠超带着合作社种植的西瓜即将成熟 。 乡村要振兴,产业来支撑。在探索适合当地特点的主导产业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致富不忘一方父老乡亲,体现了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他们就是乡村振兴的“拓荒人”。 杨松波——农场变成试验田 一坚持就是8年 6月初,走进平阴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济南帝沃丰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片区,农场负责人杨松波捧着一把新鲜摘下的蓝莓就递了过来。这是杨松波种蓝莓的第八个年头。从刚开始几乎没人相信蓝莓能在这里引种成功,到现在进入盛果期,卖相和口感一点也不输于产自胶东地区或东北地区的蓝莓,杨松波在蓝莓引种上的探索取得了成功。 “这些年,蓝莓在内陆地区种植几乎都失败了。在济南,东部也曾经有几千亩蓝莓,但后来都没有了消息。”说到2012年就开始引种蓝莓以来的酸甜苦辣,原本在北京从事商业,也闯出一番天地的杨松波说自己并不后悔。虽然300万元积蓄全部都投入到了地里,多年跟土地打交道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跟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几乎看不出两样来。 在熟悉他的人看来,杨松波是个有理想的人。从试验种植外来的物种蓝莓开始,这么多年来,杨松波一直致力于高端水果的引种。什么东西稀罕,杨松波就种什么,上百亩农场变成了他实现理想的试验田。 引种新品种,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就拿如今引种成功的蓝莓来说,前几年也是种了死、死了种。在不断摸透蓝莓的习性后,适应当地土壤、环境、温度的蓝莓才有了今天这样的50亩规模,蓝莓的产量逐年增加,口感不断提升。杨松波也终于在多年付出后,应对工人工资、土地流转等费用开支变得从容了一些。 但多年试验的回报也并不丰厚。几年前,大棚里的蓝莓能卖到200元/斤。但由于蓝莓的产量不断增加,蓝莓的采摘价格也从去年的80元/斤降到了今年的50元/斤。好在经过几年的宣传,加上从来不用农药、化肥,成熟的蓝莓鲜果味道浓郁、酸甜可口,很受欢迎。靠6月份一个月的采摘,蓝莓就能全部卖完。 既然是试验田,有成功就必然会有失败。这两年,杨松波又陆续引种了枇杷、红心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这三个目前在市场上非常高端的水果。经过一年多的引种,水土不服的枇杷成了第一个引种失败的品种,杨松波在土地、苗木、人工等方面的投入就这样打了水漂。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红心猕猴桃和软枣猕猴桃的选育目前进展顺利,红心猕猴桃已经挂果且长势喜人。杨松波对20亩软枣猕猴桃寄予厚望。现在市场上的软枣猕猴桃主要销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供应量少,价格高,供不应求。为了培育好软枣猕猴桃,杨松波联系了山东省农科院的猕猴桃专家,邀请专家对繁育基地进行技术指导。他打算在做好品种选育后,在周边进行推广,带动群众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姜广敏——明年的“小目标”带动种植200亩 小满刚至,平阴县孔村镇安子山村姜广敏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就拉开了收获的帷幕。一棵棵金银花植株上挂满了一簇簇硕大的花蕾,在地里忙碌的村民蹲在一棵金银花植株旁,一手握住枝条,一手快速采下一朵朵花蕾。 姜广敏是一名退役军人。从转业安置到辞职创业,再到如今涉足中药材种植,姜广敏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 一次去外地考察项目,给了姜广敏很大启发。在临沂市九间棚集团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看到金银花耐旱、抗逆性等特点都很强,而自己的家乡又是丘陵地带,土地不算肥沃,雨水一般,正好适合发展金银花种植。随着中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金银花的销售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从去年起,姜广敏就开始承包土地准备种植。 为了实现规模效益,姜广敏第一期便种下了70亩。凭着新品种优势,加上种植管理得当,今年,金银花就取得了不错的产量。“一亩地能收获40斤鲜花,烘干后也能有10多斤干花,一亩地能实现800元的收益。虽然不是太多,但第一年能有这个产量和收益就很可以了。”对第一年的收成,姜广敏显然很满意。 初次大规模种植金银花,就获得不错的效果,让准备涉足中药材种植行业的姜广敏有了进一步的规划。“金银花的采摘期大约有十天左右,这段时间,我们都是白天采摘,晚上利用我们村合作社的烘干机进行烘干。”姜广敏觉得,自己富了不算啥,关键是要带动乡亲们富起来。这不,采摘金银花的十几名村民里,就有村里的贫困户,一天60元的收入能够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认定中药材种植将是一个致富契机的姜广敏利用扦插技术培育出3万余棵金银花苗。在他的精心管理下,苗子长势良好。 “培育的这些金银花苗,我自己准备扩大一下种植规模;同时吸纳有种植想法的乡亲们参与进来。争取明年带动我们村村民种植金银花达200亩,通过种植金银花,帮助我们村更多的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姜广敏说。 王忠超——靠城“吃城” 收益倍增 初夏,平阴县安城镇让庄铺村的庄户人家专业合作社开心农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时令蔬菜品类齐全,长势喜人。 在老李的菜园里,黄瓜翠绿的枝蔓爬上了“人”字架,西红柿和豆角生长旺盛。老两口退休后到这里认领了一块园子,隔三岔五就前来管理这些蔬菜“宝贝”。“田园农作,舒活筋骨,愉悦身心,感觉挺不错的。”老李一边料理菜苗,一边开心地说。像老李一样,许多人在周末闲暇时离开紧张喧嚣的城市,一家人来到农场“开心单元”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民风民俗;亲手种植收获新鲜果蔬并收获着开心幸福;通过亲子互动,增加孩子对农事的体验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