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着力提质增效,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重要指示,不断壮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整体呈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贡献提升的良好态势。2019年,全省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8%,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和石家庄跨境电商试验区获批设立,石保邯秦唐沧6市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全省社会物流额7.5万亿元、增长6.7%,物流业增加值2659.8亿元、增长6.9%,旅游总收入9313亿元、增长22%,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416.1亿元、增长7.5%。 发言人 党晓龙: 五是着力创新驱动,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重要指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6%,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0多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16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307家,新建院士工作站53家,京津冀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8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76家。 发言人 党晓龙: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生产生活新需求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加快推动河北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迈进,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过去一年,河北省是如何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 发言人 党晓龙: 河北省委、省政府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一线调研推进工作落实。我省坚持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实施攻坚行动。2019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50.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6天)比例61.9%,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提前实现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发言人 党晓龙: 一是突出“坚决去”,大力实施“432511”工程。全年压减炼钢产能1402.55万吨、煤炭1006万吨、焦炭319万吨、水泥334.3万吨、平板玻璃660万重量箱,淘汰火电50.6万千瓦,18个重污染企业实现退城搬迁,全部完成年度任务;以“零容忍”态度遏制“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排查整治“散乱污”4504家,实现动态清零。 发言人 党晓龙: 二是突出“主动调”,积极稳妥推进清洁取暖和散煤清洁替代。2019年完成“双代”工程223.96万户,洁净煤配送514.4万户,型煤炉具配送110.38万户,散煤清洁替代实现全覆盖,共减少散煤1840.5万吨,分别减少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8.8万吨、4.9万吨、1.9万吨;对全省5万余村庄1049万户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严防劣质散煤复燃。在全国率先推进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率先推进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率先基本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累计淘汰8.89万台15.6万蒸吨,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提升改造370台22234蒸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8230台24472蒸吨。 发言人 党晓龙: 三是突出柴油货车治理,强化运输结构调整。制发《河北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实施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实行限制使用和有序淘汰、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绕行限行等措施,加强常态化路检路查和重点用车单位入户排查,检查车辆358.53万辆次,发现超标车辆4.93万辆。大力推进公转铁,建成投运公转铁项目14个,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36.6%。 发言人 党晓龙: 四是突出工业深度治理,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率先开展和完成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火电深度治理,累计完成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331个、83个,火电行业深度治理项目116个,分别削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3万吨、16.7万吨、14.6万吨。 发言人 党晓龙: 五是突出依法达标整治,着力治理扬尘污染。制定《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行技术规范》等,推进施工场地落实达标整治八条要求,加强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城乡裸露地面、企业料场、公路和露天矿山“六尘共治”,完成建筑施工场地扬尘达标整治5100多个、工业企业料堆场改造286家、修复绿化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1024处。 发言人 党晓龙: 六是突出差异化管控,着力加强精准治理。全面排查涉气排放工业企业5.56万家,逐企核算排污量,制定“一企一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对9626家低排放、微污染企业不限产不停产,仅限制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对21个重点行业7059家高排放重污染企业实施分级管控;对19个行业16295家高排放高污染企业,实施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对其他中度污染22539家企业实行分类管控。在全国率先创设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分两批将全省2806个项目和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其中重点工程项目321家、异地扶贫搬迁项目8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55家、重点出口型企业1383家、军民融合企业26家、民生保障类企业133家,即使在重污染天气下,也坚持不停产、不限产、不打扰,保障正常施工和生产。《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刊(播)发我省经验做法,引发良好社会反响。 发言人 党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