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包市县、包项目、包重点企业,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用工数量不足问题、要素保障不力问题、市场销售困难问题,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 河北日报记者:面对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河北在京津冀区域协作防控疫情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体现了怎样的河北担当、河北贡献? 发言人 党晓龙: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进一步加强京津冀联防联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发言人 党晓龙: 一是建立京津冀三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方案》,推动建立省(市)政府层面协调机制,三省市卫健、公安、交通、经信(工信)、人社、住建等专业部门分别建立对接机制,联合成立人员流动引导、交通通道防疫、防疫物资保障、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5个工作组,并在协同办内组建综合协调组、督査推进组、政策信息组3个工作组,全力做好京津冀疫情联防联控联动机制相关协调服务。 发言人 党晓龙: 二是制定实施《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十项制度措施》并明确了责任部门,包括疫情信息互通、重大问题会商、健康观察解除告知单互认、引导人员有序流动、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生产生活保障物资通行便利、医疗诊治方案共享和危重病人会诊、区域产业链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拓展京津冀公共安全事件和应急管理工作、健全交界地区疫情联防联控联动等制度。 发言人 党晓龙: 三是筑牢织密“三道防线”安全网。持续开展环京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检疫站点检测和进京小路口的检查排查,细化落实进京管理要求,加强与北京的沟通对接、协调联动,严格执行戴好口罩、测准体温、核实信息、详细登记、严格消毒“五步检查法”,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测、逢人必核、逢核必录”,坚决阻断各种可能的传染源,守住入京通道第一道防线,用实际行动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截至5月24日,我省“三道防线”共排查车辆2800万辆、排查人员6416.5万人,检查各类重点人员9.4万人,发现发热患者1602人,全部按规定处理。 发言人 党晓龙: 四是统筹协调解决三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跨区域解决事项,与京津协同办建立日常协作机制,加强人员流动引导、交通通道防疫等方面的协调联动,积极督促推进需要相互支持事项落实落地。我省支持北京、天津的34项事项中,已办结或建立联动机制予以持续推进30项,正会同有关单位协调支持4项。北京、天津支持我省的25项事项中,办结3项,建立联动机制予以持续推进22项。 发言人 党晓龙: 五是着力推动企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坚持一事一议,帮助解决交通运输、原料供应、要素保障等实际问题,北京市商请我省协调解决的京东方、小米、长安汽车、环球项目、金亿纶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天津市商请我省协调解决的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津兴城际铁路等企业和项目,在我省的配套企业基本都已复工复产,为京津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新华社记者:过去一年,河北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有力举措? 发言人 党晓龙: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坚持把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经济增长基础,一手抓新动能培育壮大、打造发展新优势,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大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实现战略性转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10.3:39.7:50调整为2019年10:38.7:51.3。 发言人 党晓龙: 一是着力组织推动,在完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制定全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指导意见,编制实施107个县域特色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年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产业转型升级作出具体安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扎实开展“三创四建”活动,省领导“一对一”包联帮扶各市主导产业,推动各地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发言人 党晓龙: 二是着力提档升级,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重要指示,着眼“有中做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万企转型”行动计划和千项技改工程,持续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去产能,加快推动工业设计赋能传统产业,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19年,全省实施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31项、总投资304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1.6%,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122家,推进3000多家企业上云,压减退出钢铁产能1402万吨、煤炭1006万吨、水泥334万吨、平板玻璃660万重量箱、焦炭319万吨、火电50万千瓦。 发言人 党晓龙: 三是着力提速扩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上下功夫。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重要指示,着眼“无中生有”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等六大工程,滚动实施200项高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着力培育被动房、应急装备、康复器具、冰雪等特色新兴产业,加快推进5G、氢能、太赫兹、超材料等未来产业布局。2019年,新建新兴产业示范基地1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9%,快于规上工业4.3个百分点。 发言人 党晓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