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内,自动化设备在传送柔性基材。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5月30日,在深圳龙岗,由柔宇打造的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向媒体开放。记者近距离参观了曝光机、蒸镀机等多款高精密、高自动化设备,现场观察了解柔性屏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 在柔宇全柔性显示屏生产线量产的同时,从全球首款可折叠手机柔派到全球首款高清柔性屏衣帽再到柔性屏手袋,跨界上市的有氧智能腕表……柔宇研发的一系列基于柔性技术的产品也在全球集中亮相。 “柔宇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没有采用传统曲面显示技术路线的公司。硬科技创新难度大、风险也更大,需要长期研发投入与持续积累,这样的企业需要更大的成长空间,需要各界的包容和支持。”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接受采访时表示。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杜艳 戴晓晓 统筹:曲广宁 时尚巨头的“创新合伙人” 顶级时尚品牌Louis Vuitton(下称“LV”)最近在深圳找到了一位跨界“创新合伙人”。在LV的2020早春女士时装秀上,模特所持的时尚手袋上采用了柔性显示屏。作为全球首款柔性屏手袋,时尚与科技的结合成为这场秀的最大焦点。 LV选择的柔性显示屏来自深圳企业柔宇科技。此前因为传统显示屏硬、重等特性,难以跨界成为时尚奢侈品的一部分。而全柔性屏具有轻、薄、柔、炫的特点,可以让科技在时尚设计上闪耀。 这种使用在LV经典款包上的全柔性显示屏,其厚度最薄可以做到0.01毫米。柔宇科技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在微信朋友圈说:很荣幸柔宇能与国际时尚业界顶级客户LV合作,一起创造科技+时尚的新物种。 从创办柔宇到2014年发布全球最薄柔性屏,柔宇团队用了2年。在其后的5年多时间里,柔宇推动着柔性屏从1变为N、从1变为N+。柔宇早在2017年就提出“柔性+”概念,想把柔性屏逐步应用在消费电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教育办公、文娱传媒等多个行业。 2018年6月,柔宇完成了全柔性屏的量产,其后,基于柔性屏的各种产品接连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包括:2018年7月,在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推出全球首款高清柔性屏衣帽;2018年10月,制作在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开幕式亮相的柔性屏火炬;2019年2月,联手空客展示全球首创的高清超薄行李架柔性显示屏…… 柔性屏还能应用到哪些领域?会带来哪些改变?著名科技作家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提出,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任何一种表面都可以成为屏幕,看的书是一个屏幕,甚至人的衣服都可以成为屏幕,不同的屏幕之间形成了生态系统。 全球首款可折叠屏手机的诞生 2018年10月3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聚光灯下,刘自鸿从口袋中取出一个手机大小的产品,轻松展开即变身为拥有7.8英寸大屏的平板电脑,折叠后又再收回口袋。这是全球首款消费级可折叠手机柔派第一次公开亮相。 “今天,我们正式告别碎屏时代!”刘自鸿在柔派发布会上说。不仅如此,柔派上约8英寸的全柔性显示屏还“刚柔并济”,经过超20万次的弯折测试、扭曲测试、张力测试、跌落测试等检测,它可在0度到180度区间内任意角度弯折,并像书本一样立起或横放。 柔宇还为柔派定制了名为Water OS操作系统,使其在大屏及不同角度折叠状态下使用时,App可自适应不同的屏幕尺寸。以办公为例,其在大屏状态下支持多窗口、多任务的 出席这场发布会的凯文·凯利称:“我们正前往一个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相信柔性屏和柔性传感新的交互方式将改变一系列的硬件、软件和生态。柔宇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在了探索的最前面。” 按照柔宇的介绍,柔派旨在颠覆人们对传统智能手机的印象,试图解决高清大屏与便携之间存在的长期矛盾。柔派发布几天后,它与iPhone一样被英国BBC评为世界通信行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手机。 自建柔性屏生产线的挑战 过去4年,在探索柔性屏应用场景的同时,刘自鸿及其团队花费大量精力在柔宇柔性屏的规模化量产上。 在位于深圳龙岗区坪地街道占地10万平方米的厂区里,记者换上严密的洁净服,经过淋风等程序后,得以进入高度洁净的产线内,近距离参观了曝光机、蒸镀机等多款高精密、高自动化设备,了解了柔性屏生产的整个工艺流程。柔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柔宇科技的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由柔宇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制造,拥有30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工厂采用工业4.0无人工厂理念,主要由工作人员远程控制,厂区内极高的洁净度,成为显示屏成品良率的重要保障。 据介绍,柔宇科技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10亿元,目前已投产的是一期。樊俊超告诉记者:“产线总投资成本降低,工艺路线更加简化,制造成本降低,产品良率却能提高,这都是创新带来的价值。” 从独创核心技术到整体技术路线的全自研,让柔宇科技获得快速生产更多“定制化产品”的能力,从而有条件推动柔性应用更快突破。 以空中客车与柔宇的合作为例,共同探索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在客舱等场景内的应用,并联合展示了全球首创高清超薄行李架柔性显示屏。根据测算,一架飞机平均每减少1公斤设备,1年就可节省约1万美元油耗。如果厚重的传统屏幕被轻薄的柔性屏幕替代,这将帮助航空公司节约大量成本,不易碎屏的柔性屏幕也将提升客舱的安全性。 “柔宇与许多新锐的硬科技企业一样,从很早期就开始在‘无人区’摸索,几乎没有任何既有经验可循,发展模式也与常规方式有所区别。”樊俊超说。 柔性显示的探索者能否最终成为行业产业的成功者?这将是柔宇和面板巨头的抢跑和竞争。刘自鸿曾说,他最喜欢的电影是《阿甘正传》,开始创业后更加懂得阿甘精神的含义。“有时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们从没有停止奋斗,也从没有动摇过。” ■观点 经济学家周其仁看柔宇:从“看到了造”到“想到了造” 是中国经济的新跨越 中国经济作为后发经济,从制造上看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看到了造”,而非“想到了造”。看到东西我就跟着造,没有“想到了造”的东西。 而发达国家很多是“想到了造”,就像改变人类命运的很多发明,如果这些发明没有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就不会是今天这样。 你“看到了造”是因为有人“想到了造”,这就是差别。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那就是从“看到了造”向“想到了造”跨越。 我在中国到处找“想到了造”的企业,结果在柔宇找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对柔宇保持关注。不管将来成败如何,柔宇的贡献已经在历史上写下一笔——中国人开始“想到了造”。从论文开始,柔宇提出柔性显示这个概念的时候,世界上还看不到这样的产品。这是非常难的跨越,也是非常重要的跨越。 看到柔宇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的产线现场,我很受触动。说到创新,硅谷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这种气派,这与中国这些年产业链后半部分力量强有关系,中国擅长大批量、大规模制造,市场足够大。 还有一些人问,柔性屏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的美学是个短板,美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将来的产品不仅要好用,还要美。 创新分为上下行。其中下行就是从原理往下打,这种路线与硅谷、波士顿的创新类别很一致,风险大但前景极其广阔。因为人类了不起的地方,恰恰就是发现与探索。希望中国有更多柔宇这样“想到了造”的苗子出现,敢想敢造,把造出来的产品流行出去。 ■问答 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释疑: 柔宇为什么不选择代工产线? 南方日报:成立7年来,柔宇科技从一纸论文开始,探索终端产品和应用并且量产,都采用了全自研路线,柔宇科技为何不选择代工,或是与产业巨头结盟? 樊俊超:柔宇2012年开始专注于全柔性显示技术的产业化,早期就组建了一个消费电子的团队。当时我们就在思考,柔性显示这样新的技术将来是B2C还是B2B,那时候我们希望做两手准备。 2013年我们开始组织To C团队,并招聘设计师。很多人觉得没必要,柔宇把屏幕做好就可以了,但我们不这么想。全柔性显示是一个全新技术,在大家没有那么熟悉的情况下,如何尽快走向市场?有时候需要我们先迈出去。 2014年到2015年,我们也碰到很多合作机会,几乎所有行业顶尖水平的企业都曾和我们接触过,其中有一些还要投资我们。考虑到中立性的原因,我们没有选择合作的方式。 后来跟一家公司探讨折叠手机合作时,对方要求技术的独家供应,那我们就没有办法跟其他公司合作。如果是手机厂商来做产品,在还没有实现如今这样大规模量产的时候,他们的动作也会慢一点。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知道产品研发生产的整体节奏,包括整体的可靠性、可行性,我们内部都在同步推进。 因此,去年我们在发布柔派的时候,也不是短时间决定去做这样一款产品,而是经过很多年的积累,直到产品成熟才进行发布。 我们希望将来柔性技术能够给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带来新的产品设计方式,打造一个“柔性星球”。过去我们花了很多年的时间,在打造柔性显示、柔性传感这种全新的土壤,现在在这个土壤上要培养出各种地球上原来没有的花草树木和果实,柔派就是其中之一。 可能若干年以后,再回过头看柔宇的发展过程,看这个“星球”会非常有意思,当然这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