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新疆脱贫攻坚】啃硬骨头 产业扶贫再加力(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6
摘要:阿热勒村的木器加工合作社,是4年前自治区国资委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走访了解到全村有近百人干过木匠活后,利用自治区扶贫专项资金办起来的。南疆原来有不少合作社,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不温不火,木器加工合作社成立

  阿热勒村的木器加工合作社,是4年前自治区国资委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走访了解到全村有近百人干过木匠活后,利用自治区扶贫专项资金办起来的。南疆原来有不少合作社,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不温不火,木器加工合作社成立后也面临着产品、样式单一的问题。工作队认为办合作社绝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便从乌鲁木齐引进了一家家具制造企业,探索出一条集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传帮带于一体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着眼长远,未雨绸缪。和田地区依托“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扶贫工厂、户有小作坊”四级架构,2018年以来,成立或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组织1113个,通过走“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合体+基础户+贫困户”等模式,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到村、覆盖到户,实现县、乡、村三级产业全覆盖、户均受益全覆盖。

  产业能否释放出带动效应,让发展靠得住,进而让群众信得过,需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喀什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合作社、保鲜库、畜牧良种繁育中心和养殖小区、乡村车间建设,支持一批农业投资企业做大做强,构建“农投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工贸农一体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了,利益联结机制长效化之后,势必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扶贫产业链和价值链收益。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院新疆分院院长王章法认为,产业扶贫中,研究制定长效机制非常重要。南疆四地州可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共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4 科技如何持续加强

  产业扶贫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需要人才支撑。同时,依托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疫情期间,各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到影响,在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凯合日曼·亚森等一批村民因为在家门口种植管理菌菇大棚,收入没有受到影响。“如果村里没有发展菌菇产业,我只能闲在家里。”他说。

  俗称“六山三滩一分地”的乌什县,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因一度缺乏产业带动、科技支撑,不要说引进新型作物了,连农民最熟悉的核桃种植业都没有什么改观。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乌什县通过多种渠道请来设施农业、林果、养殖等领域的专家“传经送宝”,现代农业科技实训基地建到了村里,冬闲时不间断开展培训。

  “由于农业科技服务纵向到底,我们县已形成21个黑木耳种植基地,核桃种植有28个林果技术服务队,沙棘种植将培养上千名懂技术的生态护林员。现在,每项产业都有从内地来的产业技术顾问。”乌什县扶贫办党组成员王晓东说。

  养殖是克州主要的产业之一,畜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农牧民的收益。为了提高牲畜出栏率、商品率,阿合奇县不仅成立了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还邀请来新疆泰昆集团畜牧饲养专家,以合作社为培训基地,对辖区贫困群众、养殖大户进行精细化饲养技术培训,让牦牛养殖户掌握如何根据牦牛年龄、圈舍条件、当地自然环境、牲畜自身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和免疫保健。

  按照“分级分类培训、因人精准施教”的原则,克州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建设和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去年举办的200期培训班,培养出的大批行业干部、扶贫干部、贫困村干部,今年将在宣讲党的惠民政策、推广生产技术、激发内生动力、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疆农科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王继勋表示,南疆四地州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村村都有农技服务队、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

  产业扶贫以精度推动力度

  记者手记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脱贫工作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处于优先位置。

  受自然环境、历史欠账、区位局限、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南疆四地州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特殊政策和特色优势使得南疆四地州产业扶贫力度不断加大,成效不断增强。在南疆四地州采访,记者看到了产业扶贫为农村注入了无穷活力:一批批农民加入到扶贫产业链之后,因持续稳定增收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因种植养殖方式改变思维随之改变,因越来越有奔头对生活充满信心。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南疆四地州产业扶贫中,仍存在劳动力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不高、融合程度不高或品牌不响、产业链不长、覆盖范围不广等短板。以遍布农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很多合作社停留在加工创新能力低、生产规模小、带动农民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现象。

  产业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以精度来推动力度。采访中,记者看见凡是带动脱贫攻坚能力足、市场竞争力强、产业链不断延伸的扶贫产业,都在围绕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上下功夫。俗话说:“一团乱麻,找出线头。”对于产业扶贫而言,这个线头就是基于精准定位的产业与项目。以项目带动,形成品牌与规模,激发农民的致富内生动力,才能对资本、人才产生吸引力,形成“穷人看能人、能人盯项目、项目贴市场、市场引资本”的良性循环。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共同带动“火车头”前行的有干部、有企业、有专家和技术人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因此,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筛选前景广阔的特色产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拉长特色产业链条,做强特色产业深加工,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