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我被任命为学院常务副院长。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告诉自己:要想让学院获得业内认可,我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为了能随时随地进入工作状态,我把笔记本电脑、电子记事本、小型投影仪等都装在我的随身书包里。在重大项目研制初期,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案,大家不眠不休地刷公式、画草图,在实验室模拟、调试。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也就不觉得苦。 在教学中,我总要求学生们要尽早树立发展目标,培养团队精神,把自己定位在祖国这个大集体中做大事情。因为对于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来说,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已经不再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复制,而是跨越他们乃至引领整个世界科技潮流。 科研是一种使命和担当,是我们主动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努力实践。作为航空航天科研工作者,我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蓝天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尤延铖,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特聘教授) 张超凡 单手也能绘就绚丽人生 1992年,我出生的那一刻,上天就把我的左臂留在了天堂。小时候,我的空袖子是大家嘲笑的对象。我的朋友只有画笔。我4岁开始学国画,画画给了我极大自信。之后我作为美术特长生以全国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的大学。 大二时,我有幸去往贫困山区支教。这次经历,让我萌生了教育创业的想法。于是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保研机会,回老家办了一家书画培训学校。当时有人质疑我:“一个残疾姑娘,找份工作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还要教育创业?”我不服气,即便从零做起,也要做出点样子来。 创业之初,每天累到倒头就睡。可生源依旧很少,我从一个、两个学生开始教,由于教得好,学校渐渐热闹起来。看到孩子们一个个考出好成绩、走向成功,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因为大学支教的经历,对贫困山区的困难孩子,我总有份特殊的牵挂。眼看自己的事业有了起色,我想为山区的孩子们做点事。2016年,我创办了“超凡公益梦想课堂”,免费为山区200多名怀揣艺术梦想的低保户、特困学子授课。每年拿出30万元设立助学金,帮助肢体残疾、家庭特困的学生完成绘画艺考的学习……当看到和我一样遭遇生活困境的孩子可以拥抱自己的梦想,我就更加坚定要把公益事业做下去。这些年,我累计为贫困地区捐资128万余元。做公益让我越发觉得,一个人存在的意义不是让自己过得好,而是让更多人过得好。 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的小伙伴们,生活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差。就看你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心,能够推动着你,做到最好的完美。 (张超凡,吉林省超凡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全国“90后”双创典型) 丁良浩 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 我是一名消防救援队员。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个闪着光的称号。我18岁就进入南京消防支队新兵连,当时很瘦弱。报到那天,我看到几个老兵在寒风中穿个短袖打球,我就想,我也要努力训练,早点跟老兵们一样穿上橙色的战衣! 如今20年过去了,我先后参加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4000余起,营救遇险群众30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八次。2017年,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我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是部队让我学会了用青春去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火场教会了我勇敢和坚强。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是2016年4月22日,江苏靖江5000立方米汽油罐被引燃,我们奉命紧急驰援,距离现场三公里外,就已看到冲天的火光和浓烟。到达现场时,燃料还在不断泄漏,眼前一片火海。 指挥部要求我和另外3名战友组成攻坚组,深入着火罐区手动关阀。当时周围是齐腰深的滚烫油水,到处都是流淌火,被流淌火包围的话,我们就出不来了。大概有10秒的时间,我脑子里迅速闪过家人的画面……水漫到胸口的位置,我浑身火辣辣的,呼吸困难,最终摸索到距离火罐仅5米的阀门,拼尽全力关闭。 选择在哪里奋斗,青春就在哪里扎根。有人认为安安静静做学问是青春,也有人认为在赛场上追逐奖牌是青春……而我选择与危险相伴、与烈火为伍,是消防救援事业让我的青春绽放了光彩。我们穿上消防服是有意义的。活在世界上,就要多做有意义的事。现在,我和身边刚入行的年轻人比,已经是“老人”了,但作为一名消防救援队员,不敢懈怠,我要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 (丁良浩,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方家营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三级消防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