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高校科技园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教育和经济深度融合上,有什么好办法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佳木斯大学科技园。 地校企合作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我们入孵短短40多天,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就帮我们牵线搭桥,省去了建厂成本,提速了高科技项目的转化投产,犹如给我们插上了翅膀!”4月16日,在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主楼举行的次氯酸项目落户佳木斯启动仪式上,黑龙江喷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相铭难掩激动的心情。 邹相铭告诉记者:新冠疫情发生后,“喷喷科技”迅速引进了国际领先的智能AI技术次氯酸消毒产品项目。该产品消杀效果是普通消毒液的80倍左右,无燃点、无腐蚀、无毒害、无残留,可广泛用于人群集聚型公共场所。但是面对选址、建厂、办资质、招募培训工人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却犯了愁。佳木斯前进区政府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喷喷科技”于今年3月6日正式入孵佳木斯大学科技园。科技园对项目调研后,为“喷喷科技”对接了具有厂房、资质、生产人员等等适宜条件的科技园原有入孵企业黑龙江云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月中旬就可投产。 据了解,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将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创办3年来,入驻科技型企业54家,其中大学生创办的企业20家,校内科研人员创业企业8家,社会创业人员创办企业26家,科研团队进入15支。他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为佳木斯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科研注入新活力 催生新动能 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发挥“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的特点,充分挖掘释放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探索科技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精心对入驻企业培植、孵化,形成现代农业种植、引种技术、生物技术、医学制药、现代农业装备、电气自动化、生物质应用、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 佳木斯大学在校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联合创办的佳木斯凛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芳香植物的引种、培育、提取和产品深加工技术日臻成熟,市场潜力十分可观;佳木斯大学教师创办的黑金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赫哲族传统文化+现代文创+互联网,以文创研发项目培养人才,带动大学文创科技研究与成果的转化,将有发扬、有创新的文创产品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展示与输出;黑龙江佳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佳木斯大学整合医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为依托,开发小儿康复和辅助治疗器材。他们从临床发现市场需求,由佳木斯大学科研人员进行产品研发,由“佳德医”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链。从而获得了喜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成绩单: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37.2万元,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249.1万元,并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 立体孵化模式提供全方位服务 佳木斯大学科技园秉持服务理念,通过提供研发经营场地、共享设施和多元化的创业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场地服务等基础服务,以及中介服务、导师服务、融资服务、培训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增值服务,从而为“孵化”按下了“加速键”。 为了有效降低入孵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长性,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开展了“创业导师行动”。“创业导师”包括博士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专业实验师、辅导员老师、企业家、律师、会计师、税务师、知识产权代理人、技术交易经纪人等。他们为入驻企业和创业者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灵活方式提供智力服务。 此外,佳木斯大学科技园还延申为为入驻企业寻找销路。5月底,4800平方米佳木斯大学科技园电商产业平台将改造完成,届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包装、电商运维、培训,将形成完整的科技园电商闭环,为入驻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