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的重大成绩,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保险业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作为国有金融保险机构,理应勇担使命,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和专业机构的风险管理职能,全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践行初心使命,加快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人寿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秉持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优势,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落实。我们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等“逆行人”勠力同心,守望相助,为一线特定人群提供专属保障。 截至3月23日,公司共计完成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赔付290例,赔付总金额超过2600万元,提供各类理赔服务超过110万件。 二、立足风险保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保险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协作等方面变得日益复杂,人类面临疾病、意外、自然灾害等风险也更加不确定,城市与基层社区管理工作更为复杂、涉及面更广。如何有效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疏导风险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 国有保险公司兼有政治和市场两种特质,既能有效担负资源调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平职责,又能发挥市场化运作的专业优势,从而更好地将“保险功能”系统地嵌入国家“治理体系”。因此,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既能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力补充,也可以在民生保障、社会管理、三农服务、灾害预防与救助等方面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保险力量。在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保险公司应在三个方面下大力气,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 第一,提升风险补偿水平。 本次疫情治疗费用主要来自于国家、地方财政以及社保;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和恢复经济增长则主要依靠货币金融政策。尽管国家“兜底”能够迅速稳定社会信心,但也使财政压力大大增加。如通过保险公司介入,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强制保险、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体系,提高全社会参保比例和风险保险,促进商业保险赔偿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形成有效互补,则有助于提升社会分散风险、化解风险能力,全面提高全民风险损失补偿水平,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四方共担的有效机制。 第二,优化风险管理能力。 在充分肯定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长期以来,保险公司在灾害、疾病、意外等风险管理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相关防灾防损经验。加上保险公司近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大数据建设,积极参与国家医疗经办业务,以及食品安全责任、农险等政策性保险业务,使得在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等领域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正加速从过去被动应对风险转变为事前管理风险,从简单的“险后”补偿向“险中”响应、险前“预警”相结合转变。可以预见,如果充分发挥国有大型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防灾防损等专业优势,必将有助于提升社会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从风险等量管理到减量管理的转变。 第三,强化实体产业支持。 寿险方面,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寿命周期变长,“医、养、健”等产业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产业投入周期长、资金规模大、回报见效慢是导致这些产业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而保险资金拥有不可比拟的长周期优势,鼓励保险公司深度参与相关产业发展,依托保险公司专业优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有助于提升商业化“医、养、健”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健康、养老领域的资源紧张状况。财险方面,积极发展工程险、企财险、货运险、船舶险、责任险、信用保险等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揽子金融保险服务;助力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升融资能力,为大型投资项目建设提供保障支持,维护重点产业的供应链、企业链稳定与安全,增强实体经济抗风险冲击能力。 三、强化使命担当,把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打造成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强军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要把国有大型保险公司打造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强军、铁军,必须整合共享,协同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