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数据应用,让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依靠大数据技术提升勘探和开发水平,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表示,大数据应用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思考的问题:一是数据的资源化。在数据所有权明确之前,大数据拥有方的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间该如何配合?二是数据安全与伦理。未来几年,如何避免数据泄露事件,如何让数据在其源头上就能够得到安全保障?三是如何推动数据与工程管理相融合成为核心竞争力?这是当今企业都将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石油未来发展大数据工程要解决的问题。 加大深海勘探力度。深海开发已经成为油气行业投资战略发展的焦点,深海资源所涵盖的资源之大、范围之广,让众多企业都跃跃欲试。 我国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海洋,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程度依然偏低。随着陆上的油气资源和近海油气资源开发逐步深入,油气开发向深海进军的态势十分明显。 2018年我国深海油气产量约占油气总产量的8%,预计2020年将达到13%,未来我国已确定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将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寻找勘探项目的力度。油气专家窦立荣在2019年度中国石油咨询中心专家论坛上介绍,“一带”和“一路”油气资源总量分别为5901亿吨和538亿吨油当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7.3%和8.8%。中东、中亚和俄罗斯仍是重点地区。中国石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拓展油气合作,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综合判断,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这一方向不会改变。 专家观点 石油工程大数据应用的挑战与发展 刘合(中国工程院院士、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中国石油上游数据统建系统发展构建了9大类数据资产库,覆盖勘探评价开发井近40万口;管理测井数据体文件108万余个、地震数据7000余个工区、成果文档367万余份。 大数据并不在于“大”,而在于“有用”。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数据一体化工作平台,路线明晰,必须是决策者要建立一体化的理念,推动有效实施是关键。打破“数据孤岛”,促进一体化数据融合,要充分利用既有的数据资源;要以油气藏为核心布局各项工作;要实现参数交互优化、行业相互推进;要为不同专业和部门沟通搭桥、疏堵破阻;要记录过程、积累经验、传承知识,事半功倍。 以油田勘探开发油藏评价的业务为对象,依托现有的数据库、专业软件和展示平台,通过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与考评,实现各种数据的图形化展示与对比分析,有效支撑项目研究中的地震、地质、开发油藏等多专业的协同研究。用便捷合理的业务流程串联勘探开发工作,穿透部门边界。 油气勘探开发生产过程理想状态应该是以油气藏为中心,各专业各部门协同配合,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掌握地下油气藏的真实赋存状态,采取经济适用的工艺技术,定制最合理的装备与工具,实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油气藏地质数据和工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不断总结和更新对产能控制因素及改造优化参数的认识,不断改进作业参数和作业流程,从而不断提高钻完井工程效率、储层改造有效性,持续地实现降本增效;工程实践的突破和再认识,又能够极大地推动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互动得到了有效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数字化建设进程,以现有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一体化示范项目为载体,逐步建成大数据系统和一体化支持及协同指挥环境。 油藏、钻完井和地面工程一体化融合,油藏工程提前介入,向后延伸到油藏和钻完井工程及地面工程,将钻井、完井、压裂改造、试油、采油、地面集输等工艺一体化融合,钻完井要向前延伸到油藏工程不断修正地质模型,助推了新技术工业化应用规模。 科技创新是物探行业发展的核心 苟量(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东方物探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走进世界物探舞台中央,是因为始终坚持创新优先、成本领先,综合一体化、全面国际化的“两先两化”战略,始终把科技作为物探发展之“魂”,坚定不移地抓实“五个坚持”,推动了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中国的石油物探技术当前基本实现与国际同行并跑,部分领域处于领跑地位。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把创新优先摆在首位,强化科研顶层设计,搭建了“一个整体、三个层次”的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了四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了三大科技创新战略,推动了技术研发驶入快车道。 二是坚持全球视野,健全完善了科技成果应用评价机制和后评估制度,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围绕业务发展,建立了全球客户技术需求调查和服务回访机制,精准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始终把研发重点聚焦在破解勘探难题、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成效的关键技术上。 四是坚持人才强企,运用市场化机制,先后从全球引进公司急需的海外高端技术人才。 五是坚持自主创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勘探技术难题,强化自主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打造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探核心软件、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三大勘探利器,引领和带动了物探技术的发展。 东方物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成功研发出DAS(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样机,在今年英国伦敦召开的EAGE年会上发布了uDAS光纤地震仪器,开启“井中高精度成像、多井井地联采”等油藏精细刻画新篇章。“十二五”以来,东方物探获得授权专利889件;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有效发挥了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跨国油气勘探进展及建议 窦立荣(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家中心主任) 世界油气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100多年来,分分合合的五大超级石油巨头实施国际化经营;近30年来,世界多个国家油公司先后崛起,对世界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石油开启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分享世界资源、适应能源转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陆上勘探程度高,发现大油气田的难度加大,国际油公司开始战略转移,深海成为跨国勘探的热点。160年来累计发现1130个大型油气田,近30年发现25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