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与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20
摘要:摘 要: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全面准确认识教育在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推进北京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转变,即从“北

摘 要: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大会精神,要求全面准确认识教育在落实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中的重要地位,深入推进北京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转变,即从“北京教育”向“首都教育”、从“总体教育现代化”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从“区属教育”向“区域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战略选择

全面准确认识教育在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重新审视教育与城市战略定位的关系是制定新时代北京教育现代化建设战略面临的重大课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对北京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全面准确认识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指明方向,也为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北京教育和怎么建设北京教育”基本问题提供机遇。

作为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超级城市,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是北京市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市民最为关心的民生福祉之一。一系列重要教育发展指标显示:北京是名副其实的“教育之城”。截至2017年,北京市的教育人口(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约有410万人,约占城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8.9%。受惠于发达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北京市也成为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力资源强市,截至2017年,在6岁及以上人口中,47.61%的城市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时,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成为北京市教育资源的显著特征,义务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专任教师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通高校85%的专任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北京市是全国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最好的地区之一。自“十二五”以来,各级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但是,北京市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迫切的转型要求。2015年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疏解教育、医疗等部分公共服务功能”作为优先疏解的四类非首都功能之一。自2014年开始制定的年度《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北京市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限制性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2017年9月颁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再次强调“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履行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基本职责”。

因此,如何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准确认识教育在北京市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是新时代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北京市教育大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明确地回答了教育在首都落实战略定位中的地位问题。在北京市教育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教育贯穿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之中,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指出,北京要进一步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关切的教育问题,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需要,大胆探索、继续创新,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

实现“北京教育”向“首都教育”的转变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发展的影响都日益增大。例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他的结论是“决定哪一个城市能够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本,而非物理的基础设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中,城市技能水平与城市生产力水平之间的联系在逐步加强[2]。特别是对一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城市(巴黎、纽约、伦敦、东京等)的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的相关研究显示:拥有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是世界城市的共同特征。具体包括:市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发达、高等教育资源密集、高校具有强大的知识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强等[3]。北京作为一个超级城市,它的发展同样要遵循这种城市发展的规律,建立发达的现代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发挥好教育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

但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还要求其教育水平必须更上一层楼,更加重视自身承担的首都使命,必须始终站在中国首都的角度上认识和处理教育问题,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持首善标准,树立首都教育观念。加强“四个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此次北京市教育大会出台的主要文件是《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而不是《北京教育现代化2035》,体现的就是站位不同,发出了从“北京教育”向“首都教育”转变的重要信号。

实现“北京教育”向“首都教育”的转变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处理好教育发展的首都使命和城市服务的关系:一是坚持教育改革的政治自觉,凸显首都教育的先进性,努力实现教育与北京作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定位密切匹配,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坚持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凸显首都教育的示范性,努力实现教育与北京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首都的定位密切匹配,在增强人们对中国教育的信心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坚持教育改革的时代精神,凸显首都教育的现代性,努力实现教育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定位密切匹配,在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实现“总体教育现代化”向“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北京教育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教育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教育普及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师资队伍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等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方面,北京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①。同时,从相关国际比较来看,北京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在一些可量化、可监测、国际通用的主要指标方面,如教育普及水平、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师规模及质量水平等方面也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水平,跟跑的项目在减少,并跑、领跑的项目在增多②。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国家新的历史方位,从更高的标准认识和分析首都教育发展,可以看到发展中仍然还存在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素质教育发展不充分、教育支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充分等问题。同时,与一些世界城市相比,北京教育发展在一些重要的品质性指标方面还存在显著差距。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