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抓项目争取,市经信局坚持每两月到省经信厅对接一次,今年争取项目资金9424万元,同比增长超过90%。在项目招商上,引进华盛昌科技等5家电子信息企业和太极集团银耳莲子颗粒、蓝润2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推动华北油田、四川路桥等大集团在我市兼并投资,促进四大新型工业补链强链。 为推进四大新兴工业发展,我市还积极实施精准服务,优环境强保障。 ——深化“一企一策”。认真贯彻市级领导挂联企业和“一企一策”制度,开展经信干部转作风帮扶企业活动,解决103个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光雾山米业等12户半停产企业实现正常生产。 ——加强要素保障。用好用活“园保贷”资金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全市工业贷款余额达到34.2亿元;贯彻执行“巴山优才计划”,协助17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43人;开展企业项目申报、财税管理等7批次专项培训,企业参训超1000人次。 ——协助拓展市场。协助30余家企业举办新产品发布会和订货会,德健黄羊休闲食品列入航空食品,低热面出口美洲、澳洲,普瑞新药进入303医院,全市订单超过30亿元。 四川国药天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车间 挖潜力育产业 持续不断增强新型工业活力 翻开全市2018年工业发展成绩单,四大新型工业产值比重达55.2%,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分别为46.5%、1.6%、5.8%、1.3%,成为我市工业持续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从上世纪90年代被戏称的"两瓶酒一把面"到初步构建起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新型工业,巴中工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同步实现量变、质变。 受产业基础差、区位劣势明显等因素制约,当前,我市四大新型工业还存在着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大企业龙头企业有待进一步培育、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保障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短板。 未来,巴中四大新型工业将如何发展?市经信局总经济师何光映表示,下一步,我市围绕精准施策培育产业、创新驱动挖潜增效、加强帮扶对标补短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大做强四大新兴工业-- 精准施策培育产业。坚持特色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取向,编制2020年四大新型工业分产业推进方案和重大项目情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每半年分产业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调度分析,力争四大新型工业占比突破60%。突出抓好大企业、大集团招引和培育,力争在全国行业龙头企业上有突破、全省行业单项冠军上有突破。 创新驱动挖潜增效。促进技改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及早谋划包装一批重大技改项目,支持企业扩产增效、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大力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强帮扶对标补短。持续深入开展市级领导挂联和“一企一策”帮扶,采用“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办法,力争融资难、引才难、成本高等问题解决。(记者 李云良/文 付海旭/图) 原标题: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强化工业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