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2019年,科技热点事件背后有冷思考(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25
摘要:当初,科创板开市时,官方曾表示,科创板的改革举措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目前看来,科创板运行平稳。未来,它的发展能否符合

  当初,科创板开市时,官方曾表示,科创板的改革举措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目前看来,科创板运行平稳。未来,它的发展能否符合各方期待让我们拭目以待。

  “唯论文”倾向

  致期刊骗子频出

  8月,某高校研究生在论文投稿时被假网站骗的新闻引发坊间热议。事件起因是一位研究生用百度搜索出了某核心期刊官网,向官网提供的邮箱投论文,并向编辑部转账了审稿费和版面费。但后来她才知道,官网、邮箱、编辑部均是冒牌货。

  此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在于大家都“苦骗子期刊久矣”。期刊骗局只是论文黑产的冰山一角,假冒出版社或者盗用出版社信息骗取所谓的版面费的手段多种多样,被骗的人也不在少数。期刊骗子与搜索引擎合作,让更多无辜者上钩。这些被骗的人中,不仅有急于发表论文毕业的学生,也有科研人员。

  一个案例看出的是多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缺乏统一的期刊平台供公众获知信息;另一方面是搜索引擎为牟利与“期刊骗子”沆瀣一气;但究其根源,还在于无论是教育评价体系还是职称评定体系中的“唯论文”倾向依然没有被纠正,由此也催生了庞大的论文“交易”市场。

  灰色手段打造爆款

  虚假流量危害网络生态

  动辄几万、几十万的点赞;几百万、几千万的转发、评论;以及看不出缘由的“10万+”;还有那些全是好评却实际平平的产品……流量爆款有的确实源于其内容或是品质的优秀,但有的则是依赖某些“灰色手段”才“脱颖而出”。流量、好评的背后暗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

  被误导、被欺骗的人们对此忍耐已久,2019年,全民掀起了一股对虚假流量问题的讨论热潮,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流量产业背后的真相。

  曾几何时,人们对流量充满了崇拜,资本、舆论都可以依靠流量赚取更大的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商家通过制造流量来获得利益,购买者通过流量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大家各取所需。正是这种所谓的“合作共赢”,让虚假流量愈演愈烈。当榜单评估标准做得很“水”,当数据服务都被明码标价,当粉丝、互动、阅读量都变成可以买卖的商品,损害的是网络生态,更是普通用户的利益。

  未来,我们不仅要在法律法规上加大对“虚假刷量”的处罚力度;我们也要不断更新技术,让虚假流量无处遁形。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各界都要从对流量的盲目崇拜中走出来,戳破泡沫,还原一个“干净”、诚信的网络环境。

  清洁煤中毒事件

  折射安全知识普及短板

  2019年底,北方进入取暖季,但是来自河北的几条消息让人揪心。河北省承德市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出现数名村民在采暖过程中因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此外,还有不少人因同样的原因被送往医院抢救和治疗。部分民众认为,这是由于政府推广的清洁煤“招来的祸端”。

  随着调查层层深入,人们才发现安全知识科普与落实环节的严重缺失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清洁煤在燃烧过程中尽管没有明显烟气,但在不充分燃烧时同样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的话容易造成中毒事件。更值得一提的是,清洁煤由于是再加工煤,燃点高、容易熄火、燃烧不充分,而这正是导致一氧化碳出现的最大原因。

  因此,用优质无烟煤、清洁型煤等洁净煤取暖时,必须安装排烟管道,并保证排烟管道通畅、不漏气。此外,房间也要保持通风,防止空气不流通,造成一氧化碳集聚、煤气中毒。

  此事敲响了一记警钟,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在清洁煤推广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民众进行科普教育,让大家了解清洁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有了安全知识做基础,清洁煤的使用才有了安全保障。

  知识付费流行

  行业含金量缺乏保证

  知识付费不是一个新鲜词。它是用户付费购买知识服务,通过碎片化的学习,降低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从而快速获得一门知识或技巧的学习方式。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多款知识付费产品上线,让花钱买知识成为当下的流行概念。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2年,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明显改观。在知识产权保护新政出台的背景下,知识付费行业迎来利好。

  知识付费的利好来了,但监管到位了吗?以内容为主要支撑的知识付费,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不少业内人士提出,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的外部监管,平台方应建立知识提供者身份核实和行业分类等准入机制,保证付费知识的“含金量”,还要建立价格干预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

  对知识付费产品来说,要想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优质内容输出问题,建立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科技日报记者 李 艳


(责编:高红霞、罗昱)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