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比较明确表达对中国公募基金牌照兴趣的外资包括富达、贝莱德、领航先锋等。今年9月,富达国际亚洲(日本除外)及中东地区董事总经理何慧芬在接受基金君采访时表示,由于政策时间表提前,他们的中国团队也加快工作进程,准备提早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据了解,在具体安排上,富达国际希望明年启动牌照申请工作,在拿下公募牌照后继续申请养老金业务资格。“养老业务是我们集团的DNA,希望尽快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和养老金业务资格,将海外经验与本土理解结合,与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何慧芬说。 这两天基金君也就洋私募“私转公”、外资申请中国公募基金牌照的情况,采访了业内多家外资机构,一些外资表示还在研究和观望相关政策,暂时不发表任何观点;也有外资称,明年外资申请公募可能会有消息,现在有些大机构已经在准备申请、而且人员基本到位。 “我们内部对申请公募基金还有点纠结。因为我们的产品都是主动管理、收业绩提成,但公募以管理费为主;像先锋领航、贝莱德做指数、ETF基金,申请公募符合他们的商业模式。同时,公募的开销很大,系统、人员成本都很高,一年没有几千万无法运作。”上海一家外资私募市场人士表示。 但他也表示,在中国市场要做大资产管理平台,公募基金肯定空间更大,将来可以接保险、养老和社保的钱,“对于我们来说,也在权衡,多方面考虑。” 这位外资私募市场人士也称,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业务非常重视,如果未来要申请公募,注册资本、投资交易和风控系统等都会去符合要求;目前公司的中国团队都是在本土招聘的比较优秀的人才。 也有一家总部在亚洲的外资私募渠道人士表示,目前暂时没有打算申请公募牌照。“首先,跟一些外资做公募起家不一样,我们一直走的是精品运作的私募路线,公募并非我们擅长的事情,我们希望一下子步伐不要迈太大;同时,从规模上来说,我们跟其他外资相比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所以现在不考虑公募业务,先把投资业绩做好,在A股建立品牌和口碑。” 还有一家总部在北美的外资私募市场人士称,目前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新的PFM产品上,在申请公募牌照方面并没有最新的进展可以公布。 欧洲一家外资机构的中国业务总裁介绍,现在公司在公募方面已有合资公司;私募方面深入服务高净值客户,带来多样化的选择。“我们会密切关注市场开放的程度,在公募和私募两个方面,进一步投入资源。政策给外资很多机会,我们将充分挖掘这些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