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马秋月/文)5月17日消息,在“5.17世界电信日大会”之“5G+智能终端标准化分论坛”上,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丰伟表示:“4G从0到80%、90%的市场渗透率用了24个月的时间,根据我们现在的判断,我们认为5G从0到80%、90%的销售渗透率会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会略快于4G。” 以下为陈丰伟的演讲全文: 每次会议对5G的推进发展都有比较大的作用,今年2月份MWC的八展到4月份三大运营商都开了5G的会议,五一过后福建的数字中国,517的活动,过两天还有云上贵州,6月底还有MWC上海,每次会议都有比较大的推进。今天的论坛之前半年之内所有的机构和个人对5G的预测都是严重保守的,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专业的眼光,因为各种因素推动非常快。五一放假我一直在思考,我们4月份在上海开了合作伙伴大会,整个场面关注度非常高,超出我们办会的预期,大家为什么对5G这么关注,我们和几个朋友探讨,在座各位从事通信行业最少都十年之上,有的二十多年,在这个时间点我们思考5G,有句话是你现在越专业你就越落伍。今天我们不落伍,原来按照3G、4G的轨迹思考预测会不会得到应该有的结果。 我分享的题目是5G商业化,终端机遇与挑战。我的理解是第一具备规模化,这个东西大规模的生产和运营才叫商业化。第二要赚钱,不赚钱都是耍流氓,现在说5G的三大场景,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专家都是人云亦云,也是看别人怎么说,没有太多值得参考的价值。在商业化的时候先需要终端,因为它有个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所有业务场景需要终端作为和用户之间的载体,作为和用户业务实现的载体。如果从终端分类的角度来讲粗的分法一个是消费类,个人to C用户,一定要做很充分的渠道和品牌营销,所以它是滚雪球的效应,但是行业类的终端,每个行业认知了5G对它的作用,有可能是脉冲式的效应,不管是滚雪球还是脉冲式肯定要早下手,否则永远遇不到商业化的商机。 上海大会上董事长提了5G终端普及化的四化倡议,这不是面向中国联通的,而是面向整个行业,手机5G化、手机通用化、价格民众化、终端泛在化。小初董事长没有做深入的解读,我做一下理解。手机5G化肯定带来一波换机的红利,在座如果是手机厂商和渠道商肯定会最在意这个。基于我们对5G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的了解我们做出自己的判断,我做5G有一段时间了,我的感知是今年春节之前我们每三个月需要把5G的东西全部推翻重新做一遍,现在我们每周都要更新一遍信息,大家关心5G对4G的替代,我们看4G从0到80%、90%的市场渗透率用了24个月的时间,根据我们现在的判断,我们认为5G从0到80%、90%的销售渗透率会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会略快于4G。去年年底之前所有咨询机构的材料,我们没有国外3G4G成熟的经验,这都是有道理的,可能需要三四年的时间。前年是4.3亿的终端销量,去年是4亿,今年看下来3.7亿都难保,对未来手机市场的预测,明年5G的价格可以下降的话对整个市场是一个恢复,恢复得不会特别快,现在手机太贵了。明年我们预计1亿,到2021年3.5亿。 手机通用化是民心所向的选择,它有很详细的技术上的说法,我简单归一下类。我们在4G全网通的基础上兼容NSA和SA,当然背后还有频段的问题,比如3.5G、2.7G、4.9G。我们要求5G手机在国家所有频段上使用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说在主流国家上能使用的5G手机,我们认为应该是5G通用手机,今年对通信行业非常可怕的是11月份要携号专网,过段时间我们可以专门分析一下携号专网与终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现在终端的现状对携号专网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倡导5G要通用化,因为携号专网这件事情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后退,明年后年都是大量5G的手机,又是大量的携号专网,不能因为手机的原因对品牌或运营商造成投诉。5G的通用手机在5G时代应该在95%以上,3千块钱以上的手机90%以上也是全网通。 价格民众化亲民化是规模化换机的前提条件。我说的最低价不是均价,均价确实在1万块钱左右,它也不是面向民众销售的,8千块钱。我们做了3G、4G时代的价格走势,3G、4G都是断崖式的下降,我们做了分析,5G的价格趋势应该是比较理性的变化,但是比我们之前所有预测的都快,和王总做的分析是一样的。今年年终会到5千块钱,Q4会到3千块钱,明年Q1Q2会2千块钱,明年下半年会到千元机,不是999就是千元机,意思是投入1500就是千元机。手机价格和网络的关联性不是特别大,目前对价格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芯片的竞争和品牌的竞争。现在所有手机品牌的品牌商都处在一个穷途困境当中,手机已经没变化了,在中国老百姓心目当中5G比4G好,好在哪里不知道,只要有5G不会用4G,5千块钱的手机敢不敢出4G,出了卖不动。中国各大品牌一定会有人先跳水,规模的变化和价格的判断。 终端泛在化是承载5G多场景的必然结果。4G之前移动通信解决的是人与人的互联,5G已经没有移动通信这个概念,人与人的互联只是它其中一个很小的场景,所以这种情况下业务场景发生变化了自然终端载体就发生变化了,N个垂直行业的琳琅满目的行业终端在我们做终端人的眼里全是鬼,很简单,现在看就四种形态,第一是手机,因为它的单一体量太大了,我们单独把它分出来,未来场景不管怎么变化,手机在所有泛在化终端中地位不会变,手机是一个很小的市场,未来的市场会N倍于手机市场,我并不是说手机不重要,因为这个蛋糕变得很大了,所以它就显得相对小一些,但是手机在所有场景中的核心作用只会越来越强。 刚才汪总说了CPE是5G时代让所有智能终端简易接入5G的方法,为什么中国CPE根本没人买,因为中国和国外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在5G时代中国的CPE和国外的使用场景也是不一样的,国外做无线宽带接入,中国不是做无线宽带接入,快速改造现有的智能终端,之前我们的智能终端很少,用户不可能有钱把所有智能终端全部换成5G。 任何一个行业终端把5G模组加上去就是前面加上5G,说得很玄,里面不就是有个5G模组吗,厂商实力很大要求把终端做得非常细致,需要直接在芯片机上进行开发,万变不离其宗,所有5G终端很难逃离这四种形态。前面讲的四化和主题有什么关联呢,机遇和挑战这里边都有了。我们三大运营商讲得差不多,现在时代变了,什么是生态,百度上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了,4G变成5G时代肯定要构建一个新的生态。生态里边有各种小的场景,一想到生态我脑子里想到大森林,有动物树木和小草,一个海洋,家里的鱼缸都是一个生态,终端领域有很多种生态,我想重点说一说软硬生态、产业链生态、商业合作生态、市场竞争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