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盒马菜市,从店面规模、品类、价格及目标用户来看,都相当于“缩小版”的盒马鲜生。变化在于引入了“菜场化”联营柜台,增加了散装售卖和生鲜现售品类,以快速聚集线下客流,在定价上也尽量向周围菜市场看齐。 3 角逐在自营和平台两大“流派”之间展开 涉足“买菜”业务的几大代表性平台,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布局方式: 饿了么是一种“平台”的逻辑,与淘宝的做法一脉相承。先把卖菜商家聚拢到饿了么上,你卖菜我来给你做配送,或由我提供一些线上的服务,等业务量起来我就有需求数据了,就可以利用数据来做一些事情了。 不同于饿了么的“大淘宝”逻辑,美团买菜与苏宁菜市都是自营模式——美团买菜是美团在上海、北京两地新推出的一项测试性业务,通过在社区周边和社区门口设立前置仓,覆盖周边2公里半径,由美团自营外卖团队送货上门。 而苏宁对于“网络买菜”的布局,依托社区化的苏宁小店,好比是服务用户的“最后100米”,可以“8分钟送达”,也可以让用户下单后直接到指定的门店自提。 面对互联网买菜的两大“流派”,葛甲坚信做自营是明知的选择:像美团平台上没有一家饭店是自己的,这样一个做平台做了多年的巨头,到做“买菜”业务时却做起了重资产,难道它傻吗?不是。蔬菜不是一种能在仓库放10天不坏的商品,当天就要卖掉、隔天马上又要有新货补上,这样的高速流转型商品,不做自营怎么给消费者好的体验呢? 李成东则认为:不管是做自营,还是做平台,都是有价值的,关键看哪种模式的执行力更强,同样的模式,最后跑出来的品牌不会超过1-2家。 “不管是巨头还是创业者,新玩家还是老玩家,当前都处在烧钱获客阶段;加上蔬菜本身的高耗损特性,大家都是亏钱在卖。所以未来要看谁在成本控制、供应链打通上做得到位。”他向《中外管理》解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外管理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